
欺淩,踐踏。 明 方孝孺 《晉論》之二:“ 懿 師 以狡計詐力,潛攘默竊,歷數世而後得,僅一傳而失其十九,骨肉相殘,卒為夷狄所轢籍。”
“轹籍”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文獻例證:
使用注意:
若您是在閱讀古籍時遇到該詞,建議結合上下文進一步分析其引申含義。
《轹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記錄、記載、記叙”。它用來描述以文字形式保存、記錄下來的信息、事件或事物的過程。在現代漢語中,常用于形容文獻、記述、檔案等相關領域。
根據《康熙字典》,《轹籍》的拆分部首是車。根據字形結構,可以将其分為3個筆畫。
《轹籍》是由“轹”和“籍”兩個字組成的,其中,“轹”字的意思是“以車輪碾軋”;“籍”字的意思是“記錄、記載”。漢字的演變使得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轹籍”。
在繁體字中,轹籍分别為“轢藉”。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轹籍的寫法有所差異。根據曆代的字書記載,可以看到不同的寫法變體。
1. 這本書是對當年的曆史事件進行轹籍的。
2. 他一直以來都有攝影為愛好,轹籍下來的照片展現了他的才華。
3. 這是一部以珍貴文物的轹籍方式記錄的博物館藏品目錄。
轹符(記錄符號,常用于珍貴文獻)、轹新(記載新事物的文獻或記錄)、轹實(詳細記載實情的名錄)。
近義詞:記述、記載、紀錄、記錄。
反義詞:抹煞、遺忘、淡忘、漏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