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臭惡的氣味。 唐 元稹 《古社》詩:“狐惑意颠倒,臊腥不復聞。”
(2).借指塵世的丑惡。 唐 劉複 《經禁城》詩:“金石非汝壽,浮生等臊腥。”
“臊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臭惡的氣味
指刺鼻或令人不適的異味,如動物體味、腐敗氣味等。唐代元稹《古社》詩“狐惑意颠倒,臊腥不復聞”即用此意。
借指塵世的丑惡
用于比喻世俗中的污濁或卑劣現象。如唐代劉複《經禁城》詩“金石非汝壽,浮生等臊腥”,以“臊腥”暗喻凡塵的負面特質。
建議參考權威古籍或詞典(如《漢典》)以獲取更精準的古典釋義。
臊腥(sào xīng)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氣味刺鼻,難聞或發黴和腐爛的味道。
臊腥的拆分部首是“⺼”(犬首)和“⼆”(兩點水),它的總筆畫數為17畫。
臊腥是由兩個不同的字組合而成的,其中,“臊”(sào)指的是難聞的氣味,常用來形容人體散發的異味,而“腥”(xīng)指的是魚、肉、血等食物的腐臭味。
繁體字中,“臊”寫作“騷”,“腥”寫作“鮮”。
在古代漢字中,臊的寫法較為繁瑣,主要有現在的寫法及“早”、“鰠”、“騷”等變體。
腥的古代寫法主要有現在的寫法及“釁”、“興”等變體。
1. 這家餐館的食物總是有一股臊腥的味道,讓人食欲大減。
2. 長時間不洗澡會臊腥不堪。
3. 這片濕地發出一陣臊腥的氣味,讓人不敢靠近。
腥氣、臊味、腥臊、臊美、腥羶等。
刺鼻、惡臭、變質、腐爛等。
清新、芳香、香甜、宜人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