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名《古今圖書彙編》。類書名。清康熙年間陳夢雷等原輯,雍正年間蔣廷錫等奉雍正帝命重輯,并改現名。全書一萬卷,目錄四十卷,約一億六千萬字。分六編、三十二典、六千一百零九部。每部按彙考、總論、圖表、列傳、紀事等貫串中國曆代史料和有關人物。有1934年中華書局影印縮印本和1986年縮印本。
《古今圖書集成》是中國清代編纂的一部大型類書,由陳夢雷主持編纂,後經蔣廷錫校訂,成書于康熙至雍正年間(1724年正式刊行)。書名中的“集成”二字意為“彙集而成”,指其内容廣博,彙集了先秦至清初的各類典籍文獻,涵蓋天文、地理、曆史、文學、藝術、醫學、農學等學科,共計1萬卷,分裝5020冊,被譽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全書采用三級分類體系,以“彙編—典—部”為框架,共設6彙編、32典、6117部。其中“曆象彙編”收錄天文曆法,“方輿彙編”收錄地理資料,“明倫彙編”收錄倫理制度,“博物彙編”收錄動植物知識,“理學彙編”收錄經史子集,“經濟彙編”收錄政治經濟内容。這種分類體系體現了中國傳統知識系統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文獻學價值。
該書在文獻保存方面貢獻卓著,收錄了衆多今已散佚的古籍片段,如《永樂大典》殘卷内容。其編纂體例影響了後世工具書的編撰,國際漢學界常将其與《大英百科全書》并稱為“康熙百科全書”(Kangxi Encyclopedia)。現代學者研究中國古代科技史、社會史時,仍将其視為核心參考文獻。
(注:由于知識庫暫未收錄具體網頁鍊接,實際引用時可參考中華書局《古今圖書集成》影印版說明、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數據庫或《四庫全書》相關考據文獻。)
《古今圖書集成》是中國清代編纂的一部大型類書,綜合了多個權威來源的信息,以下是詳細解釋:
《古今圖書集成》是清代文化工程的巅峰之作,兼具文獻保存與學術研究價值,其系統性和完備性對後世影響深遠。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故宮博物院官網或中華書局版本說明。
扳陷表文比捕布策蠶禮側想阊風成憲車行刺鬧淙琤登高必賦阨陋恩膏貳室犯暑風駟高邈割雞恭順勾銷光炎蠱蚘亥合黑魄合議庭金風驚心喪魄衿佩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計日而俟舉要扛半拉活焜爛療瘡剜肉溜亮龍茲賂遺履中怒譴骈峙秋陸秋蕖戚懿去事擾嚷認保狀肉贅散茶三馬同槽殺雞駭猴守尉疏毛素毳田廪吐供蚊子木铦利嘯命小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