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曜的意思、三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曜的解釋

指日、月、星。《藝文類聚》卷一引 晉 楊乂 《雲賦》:“拟神仙於後土,與三曜兮齊光。” 唐 武平一 《奉和幸白鹿觀應制》詩:“玉府淩三曜,金壇駐六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曜”是漢語詞彙,指日、月、星三者的合稱,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三曜”由“三”(數量詞)和“曜”(指發光天體)組成,特指太陽、月亮和星辰。古代将這三者視為天空中最明亮的存在,象征光明與希望,常用于文學或哲學表達中。

二、文獻引證

  1. 晉代楊乂《雲賦》:“拟神仙於後土,與三曜兮齊光。”
  2. 唐代武平一詩句:“玉府淩三曜,金壇駐六龍。”
    ——兩處引文均以“三曜”比喻天象的壯麗,體現其文化意涵。

三、擴展知識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典詩文、天文相關論述或傳統文化研究,現代使用較少,需結合語境理解其比喻或寫實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七曜”等擴展概念,可參考古籍《藝文類聚》或天文類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曜的意思

《三曜》是一個漢字詞語,多指周天的三個行星,即太陽、月亮和金星。也可以代表周勢,陽起陰德的意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曜》的拆分部首是“曰”和“日”,部首“曰”表示日子,而“日”表示太陽。根據國際漢字信息處理研究所的計算,它的總筆畫數是9。

來源和繁體

《三曜》在金文、篆文及隸書中有相應形體,最早源于古代道家和儒家的文獻。在繁體中,“曜”字的形狀更加複雜,由于繁體字筆畫較多,其總筆畫數也會相應增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人們寫“三曜”時,可以使用篆書或隸書的形體。篆書形體中的“曜”字類似于兩個“開口”相連,而隸書形體可以看到“曜”字的筆畫較簡潔,與現代字體相比較有别。

例句

1. 《三曜》顯赫,主德緻明。

2. 星星閃爍,暗含《三曜》起伏。

組詞

1. 曜光:指太陽光芒耀眼的景象。

2. 曜日:指一周中的某一天,如星期日、星期一等。

3. 曜變:指星體在天空中的運行變化。

近義詞

1. 三陽:指太陽、陽光和太陽耀斑。

2. 日月星:指太陽、月亮和星星。

3. 金木水:指金、木、水等五行元素中的其中三種。

反義詞

1. 三陰:指太陽、月亮和金星的相反面,多指不明亮的天空。

2. 陰天:指沒有陽光直射的天氣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