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敲詩的意思、敲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敲詩的解釋

(1).推敲詩句。 元 張可久 《小桃紅·憶疏齋學士郊行》曲:“飛梅和雪灑林梢,花落春颠倒,驢背敲詩暮寒峭。” 清 任曾贻 《百字令》詞:“貰酒當罏,敲詩午夜,彈指成今昔。”

(2).詩謎的一種。又稱打詩寶。 清 張焘 《津門雜記·敲詩》:“以紙條約四五寸長者,摘録時下新刻詩句,於句中隱去一字,注於紙尾,用信套籠插。即在詩句之旁,添拟大意相通者四字,并紙尾原字則為五。另攤方紙於桌,劃為五度,以便押錢。射中者每一文賠三文。其五字中,大抵極不通者即其所隱之字也。向惟考試時為多,輸赢亦甚微細。今則到處皆是,圍繞争射者頗不乏人,託名風雅,實則賭6*博也。”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敲詩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敲詩”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中文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推敲詩句

指在詩歌創作中反複斟酌字句、調整韻律的過程,體現對語言藝術的嚴謹追求。
示例:

二、詩謎遊戲(又稱“打詩寶”)

一種文字遊戲,規則如下:

  1. 形式:選取詩句并隱去其中一字,提供四個相近字作為選項,參與者需猜出原字。
  2. 玩法:将詩句寫在紙條上,置于信套中,參與者押注猜測,猜中者可獲獎勵(如“一文賠三文”)。

三、曆史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元代文獻,清代發展出詩謎的娛樂形式,兼具文學性和趣味性,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創作與社交生活。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謎的具體案例或詩歌推敲的典故,可參考古籍《津門雜記》或元代散曲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敲詩的意思

敲詩是指通過敲擊物體的聲音或節拍,創作出有韻律和音樂感的詩句。它是一種獨特的詩歌表現形式,強調聲音的節奏和韻律。

拆分部首和筆畫

敲詩這個詞可以拆分為“攵(方心)”、“言”、“言”、“一”四個部首,總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敲詩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有一種說法是它起源于古代的民歌演唱形式,民衆用敲擊樂器伴奏,創作有韻律感的詩歌。而另一種說法是它起源于現代詩歌創作形式的一種探索,通過敲擊物體的聲音産生靈感,寫出富有節奏感的詩句。

繁體

敲詩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敲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敲詩在古代常被寫作「敲詩」或「敲詩作」。這種寫法保留了現代漢字中的基本形狀,但字形稍有差異。

例句

1. 他用木槌敲詩,将自己的情感傳遞給聽衆。

2. 她渾身是詩,一句句敲詩從她的嘴裡飛出。

3. 敲詩的節奏讓人心靈顫動,仿佛進入了一個音樂的世界。

組詞

敲擊、敲打、敲響、詩歌、創作

近義詞

擊詩、打詩、奏詩

反義詞

默詩、寂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