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急浚 ”。水深流急。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漸江水》:“ 江 川急濬,兼濤水晝夜再來……至二月八日最高。”《北史·成淹傳》:“ 黃河 急浚,人皆難涉。”
“急濬”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進行綜合解釋:
基本含義
該詞同“急浚”,表示水深流急的狀态,常用于描述江河水流湍急且河道較深的情景。
古籍用例
構詞解析
現代使用
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漢語中較少出現,多用于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對水勢的描述。
如需進一步解析具體古籍中的句子,可提供原文片段,以便結合上下文深入探讨。
急濬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jí jùn,是形容迫切進行疏浚或挖掘的意思。它由兩個部首構成:急(心部)和濬(水部)。急部表示與心有關,濬部表示與水有關。
急濬的筆畫數是12畫。急部有9畫,濬部有3畫。在書寫急濬時,首先寫急部的9畫,再寫濬部的3畫。
急濬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水利工程。為了應對水患,古人需要迅速疏浚河道以保護周邊地區的安全。因此,形成了“急濬”這個詞,用來表示迫切進行疏浚的行動。
在繁體字中,急濬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急濬的古代寫法保留了部分形狀相似的部首元素,但字形整體較為繁瑣。古代急濬的寫法為“急”字上方有一個“比”字旁,下方有一個“米”字旁,再接着寫濬部的三畫。整體上形狀複雜,字體變體較多。
以下是急濬的一些例句:
急濬的組詞可以有急迫、濬渡等。
與急濬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緊急、迅速,這些詞語都表示迫切、快速的含義。
急濬的反義詞為緩慢、遲緩,表示相反的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