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十的意思、三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十的解釋

(1).數詞。十的三倍。《詩·小雅·無羊》:“三十維物,爾牲則具。”《左傳·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于 郟鄏 ,蔔世三十,蔔年七百。”

(2).指三十歲。《穀梁傳·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 南朝 梁簡文帝 《戲贈麗人》詩:“自矜心所愛,三十侍中郎。” 唐 崔灝 《贈王威古》詩:“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邊。”

(3).指三十年。 唐 權德輿 《古興》詩:“人生大限雖百歲,就中三十稱一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十”的漢語詞典釋義及文化内涵

“三十”是現代漢語中的基礎數詞,具有明确的數值意義和豐富的文化延伸含義。其核心釋義與用法如下:

一、基礎數詞含義

指代具體的數量“30”,即“三”的十倍。在序列中表示第二十九之後的自然數。

來源依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明确将“三十”定義為“數目,十的三倍”。

示例:三十名學生、第三十頁。

二、年齡與文化象征

特指人年至三十歲,常與儒家“而立”思想關聯,強調成熟擔當的社會期許。

來源依據:

  1. 《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 指三十歲應确立人生方向,具備獨立人格與社會責任(《辭海》第七版)。
  2. 民俗中“三十”象征人生分界,如“三十不做壽”等傳統禁忌(《中國民俗文化大觀》)。

三、時間單位與特殊用法

  1. 時間計量:
    • “三十”可指代30天(小月)或30年(如“三十年河東”)。

      來源依據:《新華字典》對“旬”的釋義引申(一旬十日,三旬即三十日)。

  2. 替代字形“卅”:

    古漢語中以“卅”代寫“三十”,現代仍用于紀年、曆史文獻等。

    來源依據:《說文解字注》:“卅,三十并也。” 如“五卅運動”(1925年)即“三十”的縮寫(漢字字形演變數據庫)。

四、固定詞組與成語

“三十”既是精确的數值概念,亦承載着年齡裡程碑、時間周期、文化符號等多重内涵,其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與曆史文化背景綜合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十”是漢語中常見的數字表達,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不同語境和文化背景進行解釋:

  1. 基礎數字意義 表示自然數30,介于29與31之間,是十進制中的重要整十數。數學運算中常作為基準單位,如「三十天為一個月」「三十度角」等。

  2. 年齡階段的象征 在儒家文化中,《論語·為政》提出「三十而立」,指人到30歲應當确立人生志向,具備獨立處世能力。這種思想至今仍影響着東亞社會對30歲成年标準的認知,常與成家立業的社會期待相關聯。

  3. 時間計量單位

    • 農曆月份:特指臘月三十(除夕),如「大年三十」指春節前夜
    • 時段劃分:古漢語中「三十」可虛指較長時間,如《史記》「三十六年」表跨度
  4. 文化符號意義

    • 佛教概念中有「三十三天」指欲界第二重天
    • 傳統文學常用作概數,如《詩經》「三十維物」表數量衆多
    • 現代語境衍生出「三十歲危機」等新詞,反映當代青年焦慮
  5. 特殊用法

    • 古代軍制:如唐代「三十人為一火」的編制單位
    • 戲曲術語:京劇唱腔有「快三眼」俗稱「三十闆」

需注意不同語境中可能存在虛實轉換,如「三十功名塵與土」既實指嶽飛年齡,又隱喻奮鬥曆程。該數字在中華文化中的豐富意涵,體現了數理概念與社會認知的深度融合。

别人正在浏覽...

标拔蔔吉鲳魚春苔處死大呼小喝逗氣恩雠耳刮子鄂州市腓骨風蹶敢勇恭迎拐孤榖桑姑姊妹海龍王讙敖岬嶱監市澆浮絞直家弱價銀晶頂寖弱金障究歸镌治窟窿橋困人聯曹梁糲鬑鬑淪缺啰哆謬職米鹽博辯墨場目斷佩觹平劍普降窮天極地屈草癯顔聲問十直梳背疏條四海困窮夙根亭午托國汍蘭危道危淺無事忙邪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