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唠叨。 明 王衡 《郁輪袍》第一折:“地下天高一片紙,説将來隨口是,一箇的嘴囉哆,獻盡學堂村。”
“啰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 基本釋義
“啰哆”通常指說話冗長、重複且缺乏重點,帶有“唠叨”的含義,多用于形容人說話繁瑣、拖沓。例如,當有人反複強調無關細節或重複同一内容時,可被形容為“啰哆”。
2. 詞源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王衡的雜劇《郁輪袍》,原文為:“地下天高一片紙,說将來隨口是,一箇的嘴啰哆,獻盡學堂村。”此處通過戲劇人物的語言,生動體現了“啰哆”的絮叨特質。
3. 使用場景
4. 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戲劇原文。
《啰哆》是一個方言詞彙,主要在中國南方一些地方使用,特别是廣東、福建等地方。它用來形容一個人閑散、懶散、慢吞吞、沒有精神頭或動作遲緩的狀态。
《啰哆》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為:口部首和哆部首。
口部首的筆畫數為3,哆部首的筆畫數為10。
《啰哆》這個詞的來源尚無确切的考證,但可以推測它可能和方言有關。在南方方言中,有許多特定的詞彙用來形容人的狀态,而《啰哆》就是其中之一。
繁體字中,啰的寫法為:囉,哆的寫法為:多。
在古時候,啰的寫法為:囉,哆的寫法為:多。
1. 他一整天都在床上啰哆着,什麼事情都不做。
2. 老闆看到員工們一直在聊天啰哆,感到非常生氣。
3. 别再啰哆了,趕快做完這些工作。
1. 啰嗦:形容一個人說話不停或話多。
2. 哆哆嗦嗦:形容一個人害怕或緊張時身體發抖。
3. 啰裡啰唆:形容一個人做事情不利索、拖拉。
1. 呆滞:形容一個人思維遲鈍、神情呆闆。
2. 慢吞吞:形容一個人行動遲緩、動作慢。
1. 精神煥發:形容一個人精力充沛、活力四溢。
2. 敏捷:形容一個人行動迅捷、靈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