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刮子的意思、耳刮子的詳細解釋
耳刮子的解釋
[a box on the ear] 耳光
又打了巡捕一個耳刮子。——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
詳細解釋
亦作“ 耳括子 ”。耳光。《水浒傳》第二一回:“這短命!等得我苦也!老娘先打兩個耳刮子着!”《西遊記》第五二回:“﹝ 行者 ﹞急縱身跳個滿懷,劈臉打了一個耳括子,回頭就跑。”《金6*瓶6*梅詞話》第十二回:“﹝ 潘金蓮 ﹞被 ********* 兜臉一箇耳刮子。”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二:“那一耳括子,也是 周瑜 打 黃蓋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詞語分解
- 耳的解釋 耳 ě 聽覺和平衡感覺的器官(通稱“耳朵”):耳背(坕 )。耳垂。耳鬓厮磨(?)。耳穴。耳聰目明。耳濡目染。 像耳朵的東西:木耳。銀耳。 像耳朵一樣分列兩旁的東西:耳房。鼎耳。 聽說:耳聞。耳軟。耳順(指年至六十,聽到别人的話,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後指人六十歲)。 文言助詞,而已,罷了:想當然耳。 文言語氣詞(大緻同“矣”):“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 筆畫數:; 部首:耳; 筆順
- 刮子的解釋 耳光;耳刮子。《金6*瓶6*梅詞話》第二回:“ 王婆 道:‘看這大官人作戲,你宅上大娘子得知,老婆子這臉上,怎吃得那等刮子?’”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耳刮子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關于“耳刮子”的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耳刮子”是北方方言詞彙,指用手掌擊打面部的動作,即“耳光”,又稱“扇嘴巴子”。其外文翻譯為“a box on the ear”或“a slap on the face”,注音為ěr guā zǐ。
2.來源與方言屬性
該詞在北方口語中使用廣泛,常見于文學作品和日常對話中,帶有較強的口語化特征。例如《官場現形記》中描述“又打了巡捕一個耳刮子”,體現其作為動作的直白表達。
3.異體詞形式
“耳刮子”在古籍中偶作“耳括子”,如《西遊記》第五十二回提到“劈臉打了一個耳括子”,兩者意義完全相同,僅寫法差異。
4.文學作品中的用例
- 《水浒傳》第二十一回:“老娘先打兩個耳刮子着!”
- 《金瓶梅詞話》第十二回:“被西門慶兜臉一個耳刮子”
- 現代作家周立波《暴風驟雨》中亦有使用。
這些例子表明,該詞在不同時期文學作品中均用于描述肢體沖突或情緒宣洩。
5.使用注意
“耳刮子”屬于非正式表達,多用于口語或文學描寫,正式場合需謹慎使用。其俚語色彩較強,可能帶有負面情緒或暴力傾向,需結合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方言詞彙的演變,可參考《官場現形記》等文學作品或北方方言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耳刮子這個詞指的是一種行為,通常是指用手或其他物體輕輕地撫摸或敲打耳朵的方法,以舒緩或刺激耳部感覺。以下是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簡要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耳(3畫)+ 刮(6畫)
來源:
耳刮子一詞來源于對耳部肌膚柔軟刺激的描述。在中文中,常常使用這個詞來表示一種特定的動作。
繁體:
耳刮子的繁體寫法為「耳撾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耳刮子」可能寫作「耳括子」。
例句:
1. 奶奶用手輕輕地給我一個耳刮子,讓我好好聽老師講課。
2. 我喜歡在晚上使用耳刮子放松自己,幫助入眠。
組詞:
耳屎、耳機、耳環、耳聾
近義詞:
耳朵拍子、耳脖子、耳癢癢
反義詞:
耳後部、耳垂
希望這些簡要介紹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