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十的意思、三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十的解释

(1).数词。十的三倍。《诗·小雅·无羊》:“三十维物,尔牲则具。”《左传·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于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

(2).指三十岁。《穀梁传·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 南朝 梁简文帝 《戏赠丽人》诗:“自矜心所爱,三十侍中郎。” 唐 崔灝 《赠王威古》诗:“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

(3).指三十年。 唐 权德舆 《古兴》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十”的汉语词典释义及文化内涵

“三十”是现代汉语中的基础数词,具有明确的数值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延伸含义。其核心释义与用法如下:

一、基础数词含义

指代具体的数量“30”,即“三”的十倍。在序列中表示第二十九之后的自然数。

来源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明确将“三十”定义为“数目,十的三倍”。

示例:三十名学生、第三十页。

二、年龄与文化象征

特指人年至三十岁,常与儒家“而立”思想关联,强调成熟担当的社会期许。

来源依据:

  1.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指三十岁应确立人生方向,具备独立人格与社会责任(《辞海》第七版)。
  2. 民俗中“三十”象征人生分界,如“三十不做寿”等传统禁忌(《中国民俗文化大观》)。

三、时间单位与特殊用法

  1. 时间计量:
    • “三十”可指代30天(小月)或30年(如“三十年河东”)。

      来源依据:《新华字典》对“旬”的释义引申(一旬十日,三旬即三十日)。

  2. 替代字形“卅”:

    古汉语中以“卅”代写“三十”,现代仍用于纪年、历史文献等。

    来源依据:《说文解字注》:“卅,三十并也。” 如“五卅运动”(1925年)即“三十”的缩写(汉字字形演变数据库)。

四、固定词组与成语

“三十”既是精确的数值概念,亦承载着年龄里程碑、时间周期、文化符号等多重内涵,其释义需结合具体语境与历史文化背景综合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三十”是汉语中常见的数字表达,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不同语境和文化背景进行解释:

  1. 基础数字意义 表示自然数30,介于29与31之间,是十进制中的重要整十数。数学运算中常作为基准单位,如「三十天为一个月」「三十度角」等。

  2. 年龄阶段的象征 在儒家文化中,《论语·为政》提出「三十而立」,指人到30岁应当确立人生志向,具备独立处世能力。这种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东亚社会对30岁成年标准的认知,常与成家立业的社会期待相关联。

  3. 时间计量单位

    • 农历月份:特指腊月三十(除夕),如「大年三十」指春节前夜
    • 时段划分:古汉语中「三十」可虚指较长时间,如《史记》「三十六年」表跨度
  4. 文化符号意义

    • 佛教概念中有「三十三天」指欲界第二重天
    • 传统文学常用作概数,如《诗经》「三十维物」表数量众多
    • 现代语境衍生出「三十岁危机」等新词,反映当代青年焦虑
  5. 特殊用法

    • 古代军制:如唐代「三十人为一火」的编制单位
    • 戏曲术语:京剧唱腔有「快三眼」俗称「三十板」

需注意不同语境中可能存在虚实转换,如「三十功名尘与土」既实指岳飞年龄,又隐喻奋斗历程。该数字在中华文化中的丰富意涵,体现了数理概念与社会认知的深度融合。

别人正在浏览...

哀赞安土重旧悲悯匾额辩悟冰厨碧宵毕协涔灂翠毛道德登涉杕栗敌酋动脉粥样硬化戹苦方便囊封兽覆护箇般管靴汗褂和昶鸿雪昏狂假眉三道矫躩进拔鯨波鱷浪巨猾亏秤离迁马曹逆指葩瑵飘悠悠掐子青冥靶青裙求配铨历驱虫剂桡蔑擅厚摄固神裁圣译戺陛鷞鸠束车水浮子说得过去鹔鷞题面廷推童便退放王侯腊小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