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寫易字的意思、三寫易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寫易字的解釋

晉 葛洪 《抱樸子·遐覽》:“故諺曰:‘書三寫,魚成魯,虛成虎。’”後以“三寫易字”謂古書傳寫易緻差錯。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練字》:“至於經典隱曖,方冊紛綸,簡蠹帛裂,三寫易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寫易字”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指文字在多次傳抄的過程中容易發生訛誤。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成語字面意思是文字經過多次轉抄,就容易出現錯别字或與原意不符的情況。它形象地說明了信息在傳遞過程中可能因人為疏忽或理解偏差而失真。其核心在于強調傳播環節增多導緻錯誤的必然性。

  2. 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源自東晉葛洪所著的《抱樸子·内篇·遐覽》:

    “書三寫,魚成魯,虛成虎。”

    這句話生動地描述了抄寫錯誤:抄寫三遍後,“魚”字可能被誤寫成“魯”字,“虛”字可能被誤寫成“虎”字。這成為“三寫易字”最經典的出處和例證。

  3. 引申義與用法

    • 強調失真風險:比喻事物(尤其是信息、言論、文件等)經過多次轉述、傳播或複制後,容易失去原貌,産生錯誤或歧義。
    • 警示作用:常用于提醒人們對待重要信息或文獻時要謹慎,盡量查閱原始出處或權威版本,避免以訛傳訛。
    • 批判意義:有時也用于批評那些不加核實、輾轉引用而導緻錯誤流傳的行為。
  4. 近義與關聯

    該成語的含義與“魯魚亥豕”(指書籍在傳抄或刊印過程中産生的文字錯誤)、“以訛傳訛”(指把錯誤的東西傳開去,越傳越錯)等成語意思相近,都強調了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的失真現象。

參考來源:

  1. 葛洪. 《抱樸子·内篇·遐覽》. (古籍原文,無直接鍊接,可參考權威出版社點校本或古籍數據庫如“中國基本古籍庫”)。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權威詞典對成語的标準釋義及用法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三寫易字”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ān xiě yì zì,指古書在傳抄過程中容易因字形相近或筆誤導緻文字錯誤的現象。

核心解析

  1. 出處與典故
    源自晉代葛洪《抱樸子·遐覽》中的諺語:“書三寫,魚成魯,虛成虎。”意為文字經過多次傳抄後,原本的“魚”可能被誤寫成“魯”,“虛”被誤寫成“虎”。

  2. 演變與含義
    成語通過“三寫”(多次抄寫)與“易字”(文字改變)的組合,強調古籍在手工傳抄時代因字形相似或抄寫疏忽而産生的訛誤現象。

  3. 應用實例
    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練字》中提到“三寫易字”,用以說明經典文獻在流傳中可能因抄寫錯誤導緻文意偏差。

其他信息

這一成語生動反映了古代文化傳承中的技術困境,現代多用于學術讨論或提醒文字處理的嚴謹性。

别人正在浏覽...

包産到戶制寶璞寶曜秕糠傳置褡包打恭作揖誕命彫弊地質年代笃勵杜隙防微賦歸欤負譴伏肉感遇公厠共承公信酣鬥颃颉薅馬和局鴻樞皇人黃鐘化誘混成協甲乙問進號巨商擴廣苦僞梾木瀾漫列樹曆史劇柳莺花燕龍華飯緑酒馬上牆頭女流之輩排擊葩經判别埤薄批郤導窽謙牧譴死七成八脈蛷螋棄擇善罷幹休紹介聖教序市鬻失語症屯正五角六張無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