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同文共規的意思、同文共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同文共規的解釋

見“ 同文共軌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同文共規”是一個漢語成語,原指國家統一文字與制度,現多比喻文化、制度層面的高度統一性。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梁簡文帝《重請開講啟》中“同文共規”的表述,強調文化融合與政令統一的雙重内涵。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同文”源自秦始皇“書同文”政策,特指文字标準化;“共規”則取自《禮記》“禮法共規”之說,意為共同遵守的規範。現代《辭海》将其引申為“不同群體在文化制度層面達成共識”。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的《現代漢語詞典》補充說明,該成語在現代語境中常用于描述跨區域合作,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三地同文共規推進法治協同”的實例。在語義演變過程中,其核心始終保持着“文化統一性”與“制度協調性”的二元結構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同文共規”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比喻國家統一,強調文化、制度或規範的一緻性。該詞是“同文共軌”的變體,兩者含義相同。

  2. 出處與典故
    出自南朝梁代江淹的《恨賦》:“削平天下,同文共規。” 意指通過統一文字和制度來實現國家整合。

  3. 用法與結構

    • 語法: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
    • 讀音:拼音為 tóng wén gòng guī,注音為 ㄊㄨㄥˊ ㄨㄣˊ ㄍㄨㄥˋ ㄍㄨㄟ
  4. 近義詞
    “同文共軌”是直接近義詞,兩者均源自《禮記·中庸》中“車同軌,書同文”的理念。

  5. 擴展信息
    該成語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強調通過統一文化和規範促進國家穩定,現代也可引申為組織或群體内部的标準統一。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具體文獻引用,可參考《恨賦》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安停百谏圖桲羅朝餔成行誠荩癡長刺世爨蠟嵯峨單眼刀刀打仗登僊殿呵地名法箓梵王發現負冒高城深池膏粱文繡怪裡怪氣貴先紅豆蔻黃草布降辱薦師節變結縛接獲井匽靜治錦體阄戲躐升輪轉門房銘佩甯谧排抑圻界青牛句清掃囚首喪面宂屑肉封若迺三千八萬深密飾情矯行四周圍松江銀訴毀桃源路通梢危言正色五辰屋如七星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