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同文共軌 ”。
“同文共規”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比喻國家統一,強調文化、制度或規範的一緻性。該詞是“同文共軌”的變體,兩者含義相同。
出處與典故
出自南朝梁代江淹的《恨賦》:“削平天下,同文共規。” 意指通過統一文字和制度來實現國家整合。
用法與結構
近義詞
“同文共軌”是直接近義詞,兩者均源自《禮記·中庸》中“車同軌,書同文”的理念。
擴展信息
該成語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強調通過統一文化和規範促進國家穩定,現代也可引申為組織或群體内部的标準統一。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具體文獻引用,可參考《恨賦》原文或權威詞典。
同文共規是指不同地區或不同國家的人們在書寫、語言和文化方面達成共識,采用相同的規範。
同文共規這個詞可以拆分成三個部分:同(品字旁)+ 文(人字旁)+ 共(二字邊旁),共8個筆畫。
同文共規這個詞來源于漢語。其中,“同文”意為同一種文化背景和語言,共同遵循相同的規範;“共規”則表示共同遵守的規則和準則。
同文共規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同文共規」。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同文共規的組合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的意義和構造相同。
1. 我們應該遵守同文共規,以确保跨文化交流的準确和順暢。
2. 各國數學家研究出的公式,無論在哪裡使用,同文共規應當得到遵守。
同文共規沒有明确的相關組詞。
同文共規的近義詞有:統一規範、共同準則、一緻規則。
同文共規的反義詞是:各行其是、自由度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