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溝通。《國語·周語下》:“宅居九隩,合通四海。” 韋昭 注:“使之同軌也。”
(2).串通,相互勾結。《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後》:“掖庭丞吏以下皆與昭儀合通,無可與語者。”
“合通”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指通過協調或連接使不同事物之間達成一緻或互通。該釋義源自《國語·周語下》中的記載:“宅居九隩,合通四海”,韋昭注解為“使之同軌也”,即通過統一規範實現地域間的聯繫。
含貶義,指暗中聯合進行不正當行為。例如《漢書·外戚傳》提到:“掖庭丞吏以下皆與昭儀合通,無可與語者”,描述漢成帝時期趙昭儀與官吏勾結的情況。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語境,可參考《國語》《漢書》等文獻。
合通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物體的連接或銜接緊密,形成通暢的狀态,亦可用于形容人與人之間的融洽和和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使用這個詞來表示某個事物或狀态之間的連貫和統一。
合通是由“口”和“辶”兩個部首組成的。其中,“口”部首表示“口腔”或“口飯”,筆畫為3;“辶”部首表示“走”的意思,筆畫為3。
合通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在古時候的寫法中,合通的意思可以是地名“合同”,或是姓氏的一部分。在繁體字中,合通的寫法為「闔衕」。
在古代漢字中,合通有不少不同的寫法。有的寫作「闔同」,有的寫作「合同」,也有的寫作「閤同」。這些寫法在意義上都與現代漢字的合通相近,隻是在字形上略有差異。
1. 他們的意見很合通,所以合作進展得非常順利。
2. 這兩個部門之間合通得很好,信息傳遞非常及時。
3. 在家庭中,合通是維系家庭關系的重要因素。
和諧、連貫、統一、融洽
融洽、和諧、協調、統一
分離、不和、不通、不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