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微的意思、三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微的解释

(1).三正。三正之始,万物皆微,故又称三微。《汉书·律历志上》:“三微之统既著,而五行自青始。”《后汉书·陈宠传》:“三微成著,以通三统。” 李贤 注引《三礼义宗》:“三微,三正也。言十一月阳气始施,万物动於黄泉之下,微而未著,其色皆赤,赤者阳气。故 周 以天正为岁,色尚赤,夜半为朔。十二月万物始牙,色白,白者阴气。故 殷 以地正为岁,色尚白,鷄鸣为朔。十三月万物始达,其色皆黑,人得加功以展其业。 夏 以人正为岁,色尚黑,平旦为朔,故曰三微。” 唐 杜审言 《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诗:“六位乾坤动,三微历数迁。” 宋 王安石 《回贺冬启》:“伏以七始载华,三微遂著,方明主抚辰之盛,宜哲人膺祉之多。”参见“ 三正 ”。

(2).谓十五日。《易纬乾凿度》卷上:“三王之郊,一用 夏 正。天气三微而成一著,三著而成一体。” 郑玄 注:“五日为一微,十五日为一著。”

(3).古代箭靶上的三条竖线。《后汉书·陈敬王羡传》“ 宠 善弩射,十发十中” 李贤 注引《华峤书》:“ 宠 射,其秘法以天覆地载,参连为奇。又有三微,三小。三微为经,三小为纬,经纬相将,万胜之方,然要在机牙。”参阅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器用》“弩机”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微"是中国古代历法术语,指冬至后阳气初生的三个时间段,每个时段称为"一微",合称"三微"。它标志着新岁气的开始,是古代制定历法、安排农事与政治活动的重要时间依据。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三微"指冬至后阳气始生的三个阶段。古人认为冬至时阳气虽生但极其微弱,此后每过十五日左右阳气增长一分,称为"一微",三微之后(约冬至后45日)阳气显著,万物开始萌动。

来源:《后汉书·律历志》载:"冬至阳气始萌,故曰三微之月。"

二、天文历法内涵

  1. 时间划分

    三微对应冬至后的三个节气:冬至(一微)、小寒(二微)、大寒(三微),每微约15日。至立春(三微结束),阳气已盛,进入春季。

    来源:《晋书·律历志》:"三微而成著,三著而象成。"

  2. 历法起点

    周代曾以三微之月(夏历十一月)为岁首,称"周正建子",体现对阳气初生的重视。

    来源:《春秋感精符》:"天统十一月建子,天始施之端也。谓之天统者,周以为正。"

三、历史演变与文化影响

四、现代释义延伸

现代汉语中,"三微"一词罕用,但在研究古代历法、制度时仍具价值。《汉语大词典》释为:"古人谓冬至后阳气初生,称十五日为一微,三微共四十五日。"

权威参考来源:

  1. 《后汉书·律历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晋书·律历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3. 《春秋纬·春秋感精符》(上海古籍出版社辑佚本)
  4. 《白虎通义·卷四》(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
  5. 《齐民要术校释》(贾思勰著,缪启愉校释,中国农业出版社)
  6.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三微”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不同的文献和语境有所差异。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指代“三正”(历法概念)

  1. 来源与定义:古代历法中,“三正”指夏、商、周三代不同的岁首(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三正之始,万物初生且微弱,故称“三微”。
  2. 文献依据:如《汉书·律历志上》提到“三微之统既著,而五行自青始”,《后汉书》李贤注引《三礼义宗》解释为“三微,三正也”。

二、表示时间单位“十五日”

  1. 依据与拆分:源自《易纬乾凿度》中“五日为一微,十五日为一著”,因此“三微”即十五日。
  2. 应用场景:用于古代天文或历法计算,如“三王之郊,一用夏正”的记载。

三、古代箭靶的标记

  1. 结构与用途:指箭靶上的三条竖线(经线),与“三小”(纬线)共同构成射击的参考体系,称为“经纬相将”。
  2. 相关记载:《后汉书·陈敬王羡传》李贤注引《华峤书》提到“三微为经,三小为纬”,强调其精准性。


“三微”在不同语境下可指历法起始、时间单位或射箭术语。需结合具体文献判断其含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后汉书》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百举抱忿驳异不皂钗珥愁云惨淡春日粗才斗酒飞拳端确敦确恩数鳄蜥发甲肥秩逢池抚安抚桐府直鲠气光缆含吐恒温皇化花臊慧质疆妖脚不点地寂漠酒簏救恤九玄俊眼昆蚑苦参乐悠悠两头裂变临军鸾舟曼辞魔天木活墓葬千籁乔行径圻埒秋蓂诎申认保挼曲子十年浩劫孙山太阳年危骇鼯穷相昵向仰线靴狎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