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身殿的意思、三身殿的详细解释
三身殿的解释
指佛殿。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三身殿琉璃吻,高接青虚;舍利塔金相轮,直侵碧汉。”参见“ 三身 ”。
词语分解
- 三的解释 三 ā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笔画数:; 部首:一;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三身殿是汉传佛教寺院中供奉"三身佛"的核心建筑,源自大乘佛教法身、报身、化身(应身)的教义体系。该建筑名称由佛教术语"三身"与建筑称谓"殿"组合而成,具有特定宗教内涵:
一、三身佛构成
- 毗卢遮那佛(法身佛):象征佛法真理本体,《佛学大辞典》载其梵语Vairocana意为"遍一切处",代表佛教的终极真理。
- 卢舍那佛(报身佛):《华严经》阐释其为圆满智慧显现之身,体现佛陀修行功德果报,《中国佛教寺院建筑》记载此尊多作菩萨装束。
- 释迦牟尼佛(应身佛):指历史上显现人间的佛陀,《佛教造像法》强调其造像多取人间比丘形相。
二、建筑功能特征
在寺院布局中,三身殿通常作为主殿存在,空间规制高于配殿。中国佛教协会《寺院建制考》指出,唐代以降的伽蓝七堂制多将此殿设于中轴线核心位置,殿内三佛多呈"品"字形排列,法身佛居中,报身、应身佛分列左右。
三、宗教哲学内涵
《大乘起信论》阐释三身理论体现佛法的体、相、用关系:法身是本体,报身是功德显现,应身是随缘教化。这种三位一体的佛陀观,构成汉传佛教重要的神学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三身殿”是一个源自佛教文化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1.基本含义
- 指代佛殿:在佛教语境中,“三身殿”直接指供奉佛陀的殿堂。这一解释得到多部文献支持,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记载:“三身殿琉璃吻,高接青虚;舍利塔金相轮,直侵碧汉。”
- “三身”的佛教内涵:佛教中“三身”指佛陀的三种形态,即法身(真理之体)、报身(功德之相)、应身(随缘化现)。因此,“三身殿”可理解为供奉佛陀三身形象的场所。
2.引申含义
- 多重职责的象征:现代语境中,“三身殿”被引申为形容一个人同时承担多个角色或职责,如工作、家庭中的多重身份。例如“既是团队领导,又是家庭支柱”的繁忙状态。
3.文献与用例
- 最早见于金代文学作品,用于描述寺院建筑的宏伟,如“琉璃吻”“高接青虚”等句,突显佛殿的庄严与高度。
- 现代使用中,其引申义多用于职场或生活场景,强调责任繁重。
4.相关词语
- 类似词汇包括“三宝殿”(佛教中佛、法、僧三宝的殿堂)、“无事不登三宝殿”(比喻有事相求才登门)等,均与佛教场所有关。
“三身殿”原为佛教建筑术语,后衍生出比喻意义。若需进一步了解其佛教理论或具体文献出处,可参考《西厢记诸宫调》及佛教经典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暗尘狴犴避禄常伦长名榜持疑不决床杌出器村婆搭桌點絢雕华发绺丰艳分享藁茇梗目遘迕裹梅花画旛惠悟焦金流石金晕鸡舍久经世故九域戢息积羞成怒籍注举跬莙荙菜匡宋灵祠满心欢喜毛疵没见食面门户之争密折谟臣南宫敬磐郢砰砰訇訇切类青罗带七巧板散沙山伯上标沈荡授命瞬目疼惜天方土怪晚香委吏飨奠小贩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