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佛殿。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三身殿琉璃吻,高接青虚;舍利塔金相轮,直侵碧汉。”参见“ 三身 ”。
“三身殿”是一个源自佛教文化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三身殿”原为佛教建筑术语,后衍生出比喻意义。若需进一步了解其佛教理论或具体文献出处,可参考《西厢记诸宫调》及佛教经典释义。
《三身殿》是一个词组,由三个汉字组成。下面详细介绍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三身殿》,可以分为三个部首:一字头、卜字边、殳字边,分别对应“㐂”、“卩”和“殳”。整个词组共有11个笔画。
《三身殿》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佛教寺庙建筑,在佛教寺院中,供奉佛祖的大殿通常称为“三身殿”。繁体字“三身殿”和简化字相同。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例如,“三”这个字在古代的写法是“弎”,表示数字三。而“身”这个字的古代写法是“身”。古人们用毛笔在竹简或纸上书写,形成了古代汉字的书写风格。
1. 佛教寺庙里的大殿叫做三身殿,供奉佛祖。
2. 古代帝王建造的豪华宫殿中,有着三身殿的设计,代表着统治者的权威。
与《三身殿》相关的组词有:
1. 三殿五观:佛教寺庙中供奉佛祖的三间殿和观音、地藏、文殊、普贤等五尊菩萨。
2. 三身佛:佛教中观念的三个佛身,即法身、报身和化身。
3. 殿堂:大型建筑物中供奉神佛、行宗教活动的厅堂。
与《三身殿》相关的近义词有:“佛殿”、“佛堂”、“佛殿堂”。而没有明显的反义词与之对应。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