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壼德的意思、壼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壼德的解釋

指婦德。 明 袁宗道 《壽徐母沉夫人五帙序》:“其壼德婦行亦多可述者,何獨男子!” 明 袁宗道 《祭原任中堂高老先生夫人文》:“生具壼德,沒垂芳名。” 清 戴名世 《淩母嚴太夫人壽序》:“夫人家之廢興,惟視女德。雖有奇尤異敏之士,而苟無壼德内助,則其家亦必不能有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壸德(kǔn dé)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意涵的詞彙,指古代對女性品德的要求,尤指符合傳統禮教規範的婦德。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1. 詞源解析

    “壼”本義為宮中道路(《說文解字》釋“宮中道”),後引申為内室、閨閣,象征女性生活的空間範疇;“德”即品德、操守。二者結合,特指女性在家庭倫理中應遵循的德行規範,如《禮記·内則》所載“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四德。

  2. 文化内涵

    傳統語境中,“壸德”涵蓋謙順、貞靜、勤儉等特質,如班昭《女誡》強調“清閑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這一概念亦見于《後漢書·列女傳》,将“正身潔行”作為女性德行的核心标準。

  3. 現代視角

    當代語義中,“壸德”作為曆史詞彙,多用于文化研究領域,反映古代社會性别觀念。學者指出其承載的倫理觀具有時代局限性,但作為語言符號,仍為研究傳統家庭制度提供語料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

引用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壼德”的解釋需結合字形和文獻進行梳理:

  1. 字形辨析
    中提到的“壸德”(拼音kǔn dé)與用戶所問“壼德”存在字形差異。經查,“壸”與“壼”為形近字,但“壸”在《漢語大詞典》中讀作kǔn,原指宮闱或婦女居所,而“壼”為“壸”的異體字寫法,二者通用。因此“壼德”應等同于“壸德”。

  2. 具體含義
    “壼德”指傳統社會中女性應具備的德行,尤指婦德和家庭美德。如明代袁宗道在《壽徐母沉夫人五帙序》中稱頌女性“壼德婦行”,清代戴名世亦強調“壼德”對家族興衰的影響。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對女性持家有道、品行端莊的褒揚。

  3. 曆史語境
    這一概念源于儒家倫理,與“三從四德”中的“婦德”密切相關,強調女性在家庭中的柔順、勤儉及教化子女等責任。現代語境下,其内涵已隨社會觀念演變而淡化。

建議:若需引用此詞,建議優先使用“壸德”标準寫法,并注意其曆史語境的特殊性。

别人正在浏覽...

白苎衫炳見不二法門不準才将場屋朝寺吊引鼎鐘多分梵服方兄廢墜風變墳寺膚淺膏粥公屍孤孺扢紮幫夯實漢仗候敬狐虎之威踐藉箋啓噍類岕茶盡歡而散急三台姬姒鬏髻倦飛劇盜看生婆麗柔六尺馬履榮冒地明駝謀長譬似青織鵲戶人親阮家集桑葚曬書邃麗隨身調諧鐵輪體靣亭決踢騰通流土堠王妃萬選青錢聞生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