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jocular term for) sol***r] 對兵士的貶義舊稱
“兵”的隱語。《太平禦覽》卷四○○引《續晉陽秋》:“ 苻堅 之遣 慕容垂 ,侍中 權翼 諫不聽。於是 翼 乃夜私遣壯士要路而擊之。 垂 是夜夢行路,路窮。顧見 孔子 墓傍墳有八。覺而心惡之。召占夢者占之,曰:‘行路窮,道盡也,不可行。 孔子 名 丘 ,“八”以配“丘”,此兵字,路必有伏兵。’” 後蜀 何光遠 《鑒戒錄·輕薄鑒》:“ 太祖 問擊棆之戲創自誰人。大夫對曰:‘丘八所置。’” 明 無名氏 《風雲會》第三折:“頭一考在丘八房,第二考在戶房内。” 茅盾 《海南雜憶》:“ 楚女 身材高大,面黑而麻,服裝隨便,有丘八風。”
“丘八”是漢語中對士兵的舊稱,帶有貶義色彩,其含義和演變可歸納如下:
“丘八”是“兵”字的拆解隱語。漢字“兵”可拆分為“丘”和“八”兩部分,因此用“丘八”代指士兵。這一用法最早見于五代十國文獻,如《鑒誡錄》記載:“丘八所置”。
若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鑒誡錄》《太平禦覽》等古籍。
《丘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不正派、不端正的人,多用于描述一個人的品德或行為非常不好的情況。
《丘八》的部首是丘(qiū),它是由豎長的一字加上兩個橫的構成。它的筆畫數是三畫。
《丘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起初用來形容山丘陡峭的形狀,後來引申為形容一個人的行為舉止險惡、不正派。
《丘八》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丘八」。
在古時候,「丘八」這個詞可以較為常見地寫作「邱八」,但現代漢字寫法已經更加統一,使用「丘八」這種寫法更為廣泛。
1. 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丘八,從不考慮别人的感受。
2. 這個人一直幹着違法亂紀的事情,真是個十足的丘八。
丘八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
1. 丘八行為:指不正派、無法無天的行為。
2. 丘八人:指品德不端正的人。
1. 惡棍:指為非作歹、品德卑劣的人。
2. 惡人:指行為丑陋、傷害他人的人。
正派的、端正的、正直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