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uarrying] 从石场开采石料头、大理石或石板等的事务、职业或行动
(1).有彩色花纹的石头;宝石。《山海经·西山经》:“ 騩山 , 凄水 出焉,西流注於海,其中多采石。” 郭璞 注:“采石,石有采色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宝石》:“采石,即宝石也。”
(2).指 采石矶 。《新唐书·文艺传中·李白》:“﹝ 李白 ﹞尝乘月与 崔宗之 自 采石 至 金陵 ,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宋 辛弃疾 《西江月》词序:“ 江 行 采石 岸,戏作渔父词。” 清 金綎 《采石矶》诗:“峥嶸屡縈迴, 采石 屹相向。”参见“ 采石磯 ”。
采石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指从山体、矿脉或河床中凿取石材的行为,多用于建筑、雕刻或工业原料。该释义源于古代采矿活动,如《淮南子》中“采石铸铜”即指开采矿石冶炼金属。现代语境下,指通过爆破、机械切割等方式获取花岗岩、大理石等天然石材的作业过程。
专指中国安徽省马鞍山市的“采石矶”(古称牛渚矶),为长江三大名矶之一。因其临江峭壁多产五彩石,南朝《舆地志》载“其地产石,可作砚”,故得名“采石”。此地因唐代诗人李白《夜泊牛渚怀古》而闻名,现存太白楼、三元洞等古迹。
“采石”在诗词中常借指开凿山石的艰辛劳作,如白居易《新丰折臂翁》中“采石江边秋草绿”,暗喻战争徭役之苦。地质学领域则延伸为“采石场”(quarry),指规模化开采石材的露天矿场。
参见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118页;《辞海》(第六版彩图本)第1892页;《中国地名大辞典》第421页。
“采石”一词的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具体如下:
开采石料
指从石场开采石材(如大理石、石板等)的职业或行为。例如:“采石工人”“采石场”等表述均与此相关。
宝石或彩色花纹的石头
古代文献中,“采石”常指带有彩色花纹的石头或宝石。如《山海经》提到“凄水多采石”,郭璞注“石有采色者”;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也记载“采石即宝石”。
比喻人才发掘
成语中,“采石”可引申为开凿、培养人才的过程,强调对潜力的挖掘。
历史地名引用
特指“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境内),因李白曾在此饮酒赋诗而闻名。如《新唐书》记载李白“自采石至金陵”的轶事。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案例,可参考《山海经》《本草纲目》等文献。
版簿並馳冲騃楮币磁头大功毕成带兵待交黛蓄蟺绪调顺第一印象兜挡短棹对心眼干欺归来孤胜横使回脸呼拉圈虎神营将胸比肚健捷校椅教主借字齎米靳道纠白绝缘体蜡丸绢书雷荚历尽砺世磨钝铭记明洁内列黏虫飘茵随溷贫敝辟士迁悔谦顺浅鮮签押处亲土人元三清境拴束死于非命台秤套包同乡王后卢前亡识晩市翁主无益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