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茂盛貌。 宋 葉適 《鹿鳴宴》詩:“朝陽羽翽翽,春梧緑蕤蕤。” 明 宋濂 《蔣季高哀辭》:“有木兮蕤蕤,嗚呼将鬯其施兮。”
(2).閑逸貌。 明 宋濂 《寓言》之二:“人過百齡,其速若一日耳。舞而婆娑,行而浩歌,寤而蕤蕤,寐而魚魚,以此優遊卒歲,不亦安乎?”
(3).輕緩貌。 明 湯顯祖 《紫钗記·折柳陽關》:“你通心紐扣蕤蕤束,連心腰綵柔柔護,驚心的襯褥微微絮。”
(4).下垂貌。 明 陳子龍 《雜詩》之三:“蕤蕤桐花落,鬱鬱椒條衍。” 清 黃景仁 《春晝曲》:“遊絲一縷當空垂,欲落不落花蕤蕤。”
“蕤蕤”是一個疊詞形容詞,拼音為ruí ruí,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具體如下:
茂盛貌
形容草木枝葉繁密、生機勃勃的狀态。
例:宋·葉適《鹿鳴宴》詩:“春梧緑蕤蕤”,描繪春日梧桐枝葉茂盛之景。
下垂貌
指花朵或穗狀物低垂的形态,源自“蕤”字本義(草木花下垂)。
例:古詩詞中常用“葳蕤”形容懸垂的裝飾物,如“妾有繡腰襦,葳蕤自生光”(《玉台新詠》)。
閑逸貌
描述人悠然自得、從容不迫的狀态。
例:明·宋濂《寓言》中以“寤而蕤蕤”比喻閑適的生活态度。
輕緩貌
形容動作輕柔舒緩,或事物發展平緩。
如需進一步了解“蕤”的引申義(如古代音律、月份别稱),可參考來源。
蕤蕤(ruí ruí)是一個形容詞,可以用來描述茂盛、繁榮、興旺等意思。通常用于形容花草繁茂、生機勃勃的景象。
蕤蕤的偏旁部首是艹(草字頭)和⺍(右上艹),總共8個筆畫。
蕤蕤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漢字中,「蕤」用作形容茂盛繁榮之義,而「蕤」的繁體字是「蕊」。
在古時候,「蕤」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即由艹和⺍組成的部首+「田」。在發展演變過程中,「蕤」的字形可能有所變化,但總體上保持了艹和⺍的結構。
1. 深秋時節,花壇裡的蕭蔓和薇薇藤相争着綻放,景色蕤蕤盛開。
2. 山谷中的植被茂盛,樹木長得蕤蕤。
1. 蕤藻(ruí zǎo):形容草木茂盛、繁榮的景象。
2. 蕤風(ruí fēng):形容風勢猛烈、茂盛。
豐茂、繁茂、茂盛、旺盛
凋敝、蕭條、荒蕪、蕭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