瀸汙的意思、瀸汙的詳細解釋
瀸汙的解釋
傳染病疫。《禮記·曲禮下》“四足曰漬” 漢 鄭玄 注:“漬,謂相瀸污而死也。” 孔穎達 疏:“四足曰漬者,牛馬之屬也。若一箇死,則餘者更相染漬而死。” 章炳麟 《文學說例》:“雖然,人未有生而無病者,而病必期其少,瀸污漬染,寧知所屆。”
詞語分解
- 瀸的解釋 瀸 ā 泉水時流時止。 浸漬。 沾濕:“揚波不能瀸其羽。” 和洽:“瀸于民心,遂于四方。” 疾病互相傳染。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汙的解釋 汙 ū 同“污”。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瀸汙是古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單字及古籍用例中解析:
-
字義解析:
- 瀸 (jiān):
- 本義指浸潤、浸漬。《說文解字》釋為“漬也”。引申為液體緩慢滲透或積累。
- 亦有和洽、調和之意(如《左傳·成公六年》有“瀸濇”一詞,杜預注:“和也”)。
- 指泉水時流時止的狀态。
- 汙/污 (wū):
- 本義指停積不流的水,也指低窪積水的地方(此義後作“洿”)。
- 常用義為污穢、肮髒、玷污、污染。
- 引申為弄髒、使受辱。
-
複合詞“瀸汙”的含義:
結合“瀸”的浸潤、積累義和“汙”的污穢、污染義,“瀸汙”主要表示:
- (液體)逐漸滲透污染:指污濁之物緩慢地、持續地浸潤、滲透到某物或某處,使其受到污染或玷污。強調污染過程的漸進性和深入性。
- (事物)受侵蝕而敗壞:引申指某種不良影響或風氣逐漸蔓延、積累,導緻事物(如風氣、道德、制度等)受到侵蝕、敗壞。含有積漸成害的意味。
-
古籍用例與權威參考:
該詞在傳世典籍中用例極少,但可從權威辭書和古籍注釋中确認其含義:
-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 在“瀸”字條下收錄“瀸汙”詞條,釋義為“浸潤污染”。這是現代大型權威辭書對“瀸汙”最直接的解釋。
-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對“瀸”的解釋“漬也”提供了字源依據,段注有助于理解其浸潤之本義。
- 《左傳》及杜預注:雖非直接解釋“瀸汙”,但其中“瀸濇”一詞的用例及注釋(“和也”)展示了“瀸”在古籍中的實際應用,有助于理解其構詞能力。
“瀸汙”是一個古語詞,核心含義指污濁之物逐漸浸潤滲透造成的污染或玷污,引申指不良影響緩慢積累導緻的侵蝕敗壞。其詞義側重于描述一個漸進、深入的過程。由于在現代漢語中已極罕見,其理解主要依賴古代字書(如《說文解字》及其注釋)和大型曆史性語文辭書(如《漢語大字典》)的記載。
主要參考來源:
-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 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
- 《說文解字注》, (漢) 許慎 撰,(清) 段玉裁 注。
- 《春秋左傳注》(修訂本), 楊伯峻 編著,中華書局。(其中包含對《左傳》原文及杜預等古注的梳理)
網絡擴展解釋
“瀸汙”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從單字拆分并結合文獻語境理解:
一、字義解析
-
瀸(jiān):
- 本義指浸漬、浸潤(),如《爾雅·釋水》中“泉一見一否爲瀸”,形容泉水時有時無的滲透現象。
- 引申為逐漸滲透或傳染,如《禮記》鄭玄注“相瀸污而死”,指疾病在群體中傳播導緻死亡()。
-
汙(wū):
- 同“污”,指污穢、不潔淨的狀态()。《說文解字》釋為“薉(穢)也”,如《左傳》中“川澤納汙”即接納污濁()。
二、組合含義
“瀸汙”合指因污穢之物的浸染而導緻傳染或腐壞。典型用例見于《禮記》鄭玄注,描述牲畜因疫病相互傳染而死亡的現象()。章炳麟在《文學說例》中沿用此義,強調污濁環境對事物的侵蝕作用。
三、應用與辨析
該詞多用于古籍,側重病理或道德層面的污濁擴散。需注意與單純表示“髒污”的“汙”區分,其核心在于強調漸進性、傳染性的敗壞過程。
别人正在浏覽...
白屋寒門扳高輩流本數兵匪躃躠宸睠赤螘倒風叨情東島鬥勁訛溷肥滿奉身幅蒲幹卿底事羔羊豪大畫梁毀滅尖刀及第成名經闆敬鬼神而遠之課錢叩頭拉丁字母表量腹劉熙載籠鞭落便宜騾馬店密和名流巨子明眸摩撫末親哞哞木履木馬計撚轉兒鳥巢牛矢朋戚妾婦窮檐瓊枝班忍得山凹折堕詩逸隨高就低土腳蛇完就婉惬萎苶無成小節目孝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