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封押的意思、封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封押的解釋

緘封籤押。《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 任道元 聽見走将起來,點起燈燭,寫好了,封押停當,依然睡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封押是漢語複合動詞,指通過密封并加蓋印章的方式對物品或文書進行标記和保存的行為。該詞由兩個單字構成,需結合字義分解與曆史用例綜合理解。

一、基本釋義

"封押"指用封條、印章等封閉物件,并施加标記以示監管或保密。常見于古代公文傳遞、財物封存等場景,強調官方授權的封閉性操作(來源:《漢語大詞典》第3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二、字義分解

  1. 封:甲骨文象形為"植樹劃界",本義為劃定邊界,後衍生出"封閉""加印"之意。《說文解字》注:"封,爵諸侯之土也",引申為密封行為。
  2. 押:從手甲聲,原指籤署文書時按捺手印,後擴展為"籤署""監管"。《現代漢語規範詞典》釋為"作為憑證的籤字或符號"。

三、應用場景

  1. 古代文書:如《唐律疏議》記載官府"封押案卷,非主司不得擅啟",強調法律文書的密封監管。
  2. 財物保管:宋代《夢溪筆談》提及"庫銀皆以朱砂封押",說明貴重物品的封存方式。
  3. 現代引申:當代多用于保密文件封存,或儀式性場合如寺廟"封押祈福文書"的民俗行為(來源:北京大學語料庫語言學研究中心)。

網絡擴展解釋

“封押”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拼音:fēng yā
釋義:指對物品或文件進行緘封并籤押,确保其密封性且未被開啟或篡改。核心動作包括“密封”和“籤押标記”兩個步驟。


二、詞義拆解

  1. 封:即“緘封”,指用蠟、印章、封條等将物品或文件封閉,防止他人擅自開啟。
  2. 押:即“籤押”,指在封口處簽名、蓋章或做特殊記號,以證明操作者的身份或确保文件真實性。

三、文獻例證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中記載:“任道元聽見,走将起來,點起燈燭寫好了,封押停當,依然睡覺。”
解析:此處描述的是古人書寫文件後密封并籤押的過程,體現了封押在防止私拆、保證文書安全中的作用。


四、現代應用

如今“封押”一詞使用較少,但在司法、檔案管理等領域仍可見類似操作,例如密封證據文件、公證文書等,需加蓋騎縫章或簽名以驗證完整性。


五、總結

“封押”是結合物理密封與身份驗證的傳統保密手段,兼具實用性和法律效力。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書制度,可參考《初刻拍案驚奇》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罷黜百家半文半白鞭磔不語兵燦亮倡俳城鄉差别辭勞詞約打擔大驚小怪蹈矩踐墨鬥方名士媠謾讀奏耳邊廂肺髒焚香膜拜攻療管鍵丱髦鬼酉寒山子橫甲刁軍鴻儒魂出解駁近地點矜奮精髓救全空養癞骨頑皮牢鼎亮通通陵蔑靈鑰臨穎沒頭官司眠思夢想逆民甯綢女床輕羁輕絕窮坎拳局群婚澀赤生立申勑嗜書手擊子四寸珠私籴貪彊遐徼險妒香嬌玉嫩消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