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緘封籤押。《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 任道元 聽見走将起來,點起燈燭,寫好了,封押停當,依然睡覺。”
“封押”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拼音:fēng yā
釋義:指對物品或文件進行緘封并籤押,确保其密封性且未被開啟或篡改。核心動作包括“密封”和“籤押标記”兩個步驟。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中記載:“任道元聽見,走将起來,點起燈燭寫好了,封押停當,依然睡覺。”
解析:此處描述的是古人書寫文件後密封并籤押的過程,體現了封押在防止私拆、保證文書安全中的作用。
如今“封押”一詞使用較少,但在司法、檔案管理等領域仍可見類似操作,例如密封證據文件、公證文書等,需加蓋騎縫章或簽名以驗證完整性。
“封押”是結合物理密封與身份驗證的傳統保密手段,兼具實用性和法律效力。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書制度,可參考《初刻拍案驚奇》等文獻。
封押,是指對某人或某物進行封存、拘留或監禁的行為或狀态。通常是由國家或法律機構為了确保安全、維護秩序或調查犯罪而實施的措施。
封押的拆分部首是封(屍)和押(扌)。其中封部的部首是屍,押部的部首是手。
其筆畫數分别為5畫和7畫。
封押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法律制度。在古時候,封押是指以封存、禁閉等方式,将犯罪嫌疑人或證據物品進行限制,以确保案件的公正審判。
封押的繁體字為封壓。封字的繁體是封,押字的繁體是壓。
在古代,封押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代文字的演變和變體,封押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展現。
1. 他因涉嫌盜竊被警方封押起來。
2. 那批非法貨物被扣押并封押在倉庫裡。
3. 法院決定對嫌犯進行封押,以便進一步調查。
1. 封押證據
2. 封押場所
3. 封押措施
4. 封押期限
1. 拘留
2. 監禁
3. 扣押
4. 封存
1. 發放
2. 釋放
3. 解封
4. 解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