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eject;depress]∶灰心失望
豈識向之誇慢,隻足以成今之沮喪耶!——《宋書·顔延之傳》
(2) [dispirited]∶失色貌
觀者如山色沮喪。——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1).灰心失望;傷心失意。 南朝 宋 顔延之 《庭诰》:“豈識向之誇慢,祇足以成今之沮喪邪?”《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八》:“是時, 李嗣源 已入於 汴 ,帝聞諸軍離散,精神沮喪,至 萬勝鎮 即命旋師。”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仙人島》:“ 王 初以才名自詡,目中實無千古;至此,神氣沮喪,徒有汗淫。” 茅盾 《子夜》十七:“ 孫吉人 這話剛出口, 王和甫 就很沮喪地搖頭, 吳荪甫 摸着下巴歎氣。”
(2).形容震驚失色。 唐 杜甫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沮喪”是一個描述情緒狀态的詞語,其核心含義指因挫折、失敗或不如意而産生的一種低落、消沉的心理狀态,常伴隨信心或希望的喪失。
詞義本質
指人在面對困難、失敗或無法實現目标時,産生的強烈失落感和無力感。例如:“考試失利後,他感到非常沮喪。”
詞源構成
近義詞對比
常見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短期情緒反應,如工作受挫、人際矛盾、計劃落空等。例如:“項目被取消,整個團隊陷入沮喪。”
與“悲傷”的區别
“悲傷”多由具體損失(如親人離世)引發,而“沮喪”更偏向對自身能力或境遇的消極認知,如:“她因未能晉升而沮喪,而非單純悲傷。”
若長期或頻繁感到沮喪,可能需要調整心态或尋求專業幫助,避免發展為更嚴重的心理問題。
《沮喪》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表示心情低落、失望、失意的情感狀态。它的拆分部首是水(氵)和巨,總共有12個筆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較為繁體,其中“沮喪”這個詞采用的是形聲字的方式,結合了“水”的部首和“巨”的聲音義。部首“水”表明了情感低落的涵義,而聲音義“巨”則用來表達音近義近的含義。
繁體字中的《沮喪》則為「沮鬱」,外觀上略有不同,但詞義仍然相同。
古時候“沮喪”的寫法則較為複雜,分兩層寫為:上面寫“水”,下面寫“咎”,表示水墨被遮蔽住的樣子。這樣的寫法圖像十分生動地表達了人們内心的失望和困惑。
以下是一些關于“沮喪”的例句:
1. 昨晚的失敗讓他感到十分沮喪。
2. 考試沒有達到預期的成績,使她感到很沮喪。
組詞:沮喪的反義詞是欣忭,近義詞有沮喪、灰心、失望、紅塵。
總之,沮喪是一種描述心情低落、失望、失意的詞語。它的拆分部首是水和巨,共有12個筆畫。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上水下咎。在繁體字中為「沮鬱」。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經曆失敗、困惑或受打擊後的情感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