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代禁衛軍之一。分上三旗和下五旗,共八旗。營兵選八旗 滿洲 、 蒙古 兵的精銳者充當。專司警跸宿衛、諸門的啟閉和鎖鑰傳籌等。 雍正 三年(1725年),又設 圓明園 八旗護軍營,駐于該園周圍。《清文獻通考·兵二》:“ 天聰 年間,設巴牙喇營,為護軍營之始。 順治 初,詳定營制,初以上三旗護軍參領、護軍校、護軍等守衛禁門,下五旗各守王公府門,遇行圍出征,則八旗一律分撥。 雍正 七年,始定八旗護軍,均司禁衛。”
護軍營是清代禁衛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職能和結構在不同時期有所調整。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護軍營是清代禁衛軍之一,主要負責紫禁城及皇家園林的防衛工作,包括宮門守衛、皇帝出行儀仗等任務。其名稱源自滿語"巴牙喇營",始設于天聰年間(後金時期),順治年間正式确立建制。
時期 | 發展事件 |
---|---|
天聰年間 | 始設巴牙喇營(前身) |
順治朝 | 正式确立護軍營建制 |
雍正三年 | 增設圓明園八旗護軍營 |
雍正七年 | 完善八旗護軍禁衛制度 |
圓明園護軍營作為獨立分支,專司皇家園林防衛,駐地環繞圓明園周邊,體現了清代禁衛體系的空間擴展特征。
注:以上信息綜合自清代官修文獻及現代研究成果,欲了解完整建制演變可查閱《清文獻通考·兵制》等原始史料。
《護軍營》是一個詞語,意指保護軍營的意思。可以理解為保護軍隊及其駐地的安全、維護軍事設施和人員的安全。
《護軍營》共包含3個漢字,分别是“護”、“軍”、“營”。
它們的部首和筆畫分别如下:
• 護:部首為“扌”,總筆畫數為8。
• 軍:部首為“冖”,總筆畫數為4。
• 營:部首為“茂”,總筆畫數為12。
《護軍營》在現代漢語中的使用頻率較低,一般為文言文或古漢語中的使用。而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護軍營」。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雖然《護軍營》的字形與現代基本一緻,但其中的一些細節可能稍有不同。
• 這支部隊的任務就是護軍營,确保軍事設施的安全。
• 他被派去護軍營,負責守衛軍隊所在的地區。
• 護軍:保護軍隊、維護軍事安全。
• 營地:軍隊、部隊駐紮的地方。
• 護衛:保護、護送。
• 守軍營:守衛軍事基地。
• 保衛軍營:維護軍事設施和人員安全。
• 攻擊軍營:襲擊、進攻軍事基地。
• 破壞軍營:破壞、破化軍事設施及其安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