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絕的意思、三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絕的解釋

(1).指 三國 魏 《受禅碑》的 王朗 文、 梁鹄 書、 鐘繇 刻字。 唐 李綽 《尚書故實》:“ 魏 《受禪碑》, 王郎 文、 梁鵠 書, 鐘繇 鐫字,謂之三絶。”

(2). 三國 吳 主 趙夫人 的織錦、刺繡、絲幔被稱為“機絕”、“針絕”、“絲絕”,人謂“ 吳 有三絶,四海無儔其妙。”見 晉 王嘉 《拾遺記·吳》。

(3).指 晉 顧恺之 的才、畫、癡。《晉書·文苑傳·顧恺之》:“俗傳 愷之 有三絶:才絶、畫絶、癡絶。”

(4).指 晉 袁山松 之《行路難》辭、 羊昙 唱樂、 桓伊 挽歌。《晉書·袁山松傳》:“ 山松 善音樂,舊歌有《行路難》曲,辭頗疎質, 山松 好之,乃文其辭句,婉其節制,每因酣醉縱歌之,聽者莫不流涕。初, 羊曇 善唱樂, 桓伊 能輓歌,及 山松 《行路難》繼之,時人謂之三絶。”

(5).指 晉 戴逵 所作佛像, 顧愷之 所作 維摩 畫圖, 義熙 年間 獅子國 所獻玉像。《南史·夷貊傳上·師子國》:“ 晉 義熙 初,始遣使獻玉像,經十載乃至……先有徵士 戴安道 手製佛像五軀,及 顧長康 《維摩畫圖》,世人號之三絶。”

(6). 南朝 宋 謝瞻 所作《喜霁》詩, 謝靈運 寫之, 謝琨 詠之, 王弘 稱之為三絕。見《南史·謝瞻傳》。

(7). 南朝 梁元帝 畫 孔子 像,自撰贊辭并自書之,時人謂之三絕。見《南史·梁元帝紀》。

(8). 隋 田僧亮 、 楊契丹 、 鄭法士 三人在京師 光明寺 畫小塔, 鄭 圖東壁北壁, 田 圖西壁南壁, 楊 畫外邊四面,稱為三絕。見 唐 張彥遠 《曆代名畫記·楊契丹》。

(9).指 唐 吳道玄 、 韋無忝 、 陳闳 三畫家合作之《金橋圖》。 唐明皇 幸 潞州 ,道由 金橋 ,羽儀甚盛,诏 吳道玄 、 韋無忝 、 陳闳 ,令同製《金橋圖》。“聖容及上所乘照夜白馬, 陳閎 主之;橋梁山水車輿人物草樹雁鳥器仗帷幕, 吳道玄 主之;狗馬騾驢牛羊駱駝貓猴豬貀四足之類, 韋無忝 主之。圖成時為三絶焉。”見 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

(10). 唐 張璪 常畫古松于齋壁, 符載 為之作贊, 衛象 為之配詩,亦一時三絕。見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語資》。

(11).指 唐 鄭虔 之詩、書、畫。《新唐書·文藝傳中·鄭虔》:“嘗自寫其詩并畫以獻,帝大署其尾曰:‘ 鄭虔 三絶。’” 金 趙秉文 《寄王學士子端》詩:“ 李白 一杯人影月, 鄭虔 三絶畫詩書。”

(12).指 唐 李揆 之門第、人物、文學。《新唐書·李揆傳》:“ 揆 美風儀,善奏對,帝嘆曰:‘卿門地、人物、文學皆當世第一,信朝廷羽儀乎!’故時稱三絶。”

(13). 唐 宋之問 之父 令文 富文辭、工書、力絕人,世稱三絕。見《新唐書·宋之問傳》。

(14). 唐 韋暠 善判、 李亘 工書, 彥伯 屬辭,時稱“河東三絕”。見《新唐書·徐彥伯傳》。

(15). 唐文宗 時,诏以 李白 之歌詩, 裴旻 之劍舞, 張旭 之草書為三絕。見《新唐書·李白傳》。

(16).三次斷絕。《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 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絶。” 宋 蘇轼 《夜夢》詩:“《易》韋三絶 丘 猶然,如我當以犀革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絕”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種釋義:

一、藝術領域的三項卓越成就

指同一人在詩文、書法、繪畫等不同領域均達到極高造詣。例如唐代鄭虔因詩、書、畫并精,被唐玄宗禦題“鄭虔三絕”。宋代蘇轼亦因文學、書法、繪畫的綜合成就被後世稱為“三絕”代表。此釋義源自《漢語大詞典》,是傳統文化中對全才型藝術家的贊譽。

二、曆史事件中的特殊指代

特指唐玄宗時期由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組成的“盛唐三絕”。據《新唐書·文藝傳》記載,三人技藝超凡,唐玄宗贊其并稱“三絕”,成為盛唐文化鼎盛的象征。該用法常見于曆史文獻與古典文學研究。

三、其他引申含義

  1. 技藝傳承的極緻:如《莊子·田子方》以“三絕韋編”比喻孔子研讀《周易》的專注精神。
  2. 自然現象的極端狀态:古籍偶用“三絕”描述河流三次斷流等罕見現象,如《水經注》載黃河曆史性斷流事件。

參考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新唐書·文藝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3. 《莊子集釋》(中華書局諸子集成版)

網絡擴展解釋

“三絕”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因曆史背景、文學創作或藝術領域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不同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曆史與藝術領域的“三絕”

  1. 三國魏《受禅碑》三絕
    指王朗撰文、梁鹄書寫、鐘繇刻字的碑文,三者結合被視為藝術典範。

  2. 三國吳趙夫人的技藝三絕
    趙夫人以“機絕”(織錦)、“針絕”(刺繡)、“絲絕”(絲幔)聞名,被贊為“吳有三絕,四海無俦”。

  3. 晉代顧恺之的三絕
    指其才華、繪畫技藝和“癡”(專注藝術的特質),《晉書》記載“俗傳恺之有三絕:才絕、畫絕、癡絕”。

  4. 唐代三絕
    唐文宗欽定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代表唐代文化的巅峰。

  5. 隋代畫家三絕
    田僧亮、楊契丹、鄭法士三人在光明寺小塔作畫,各展所長,合稱“三絕”。


二、《三國演義》中的“三絕”

小說中塑造了三位極具代表性的人物:


三、其他含義

提示:若需具體案例的文獻來源,可參考《拾遺記》《晉書》《三國演義》等原著,或訪問上述标注的網頁獲取更多細節。

别人正在浏覽...

綁匪不題抄盜籌回出身擔擱東方人董事硌蹴耕童跟前人和從黑昆侖合酪恒态鴻胪奸黠僦匮拘防聚生開路先鋒空宇朗鏡兩裆兩説斂毫臨禦虜奪戮身買賦媒紹鳴神鬧茶鳥膏諾爾女伶攀想偏置肶臍萋毀青皇全開日省月課賞心上種折躬數黃道白蒴苞素質銅駝草莽通知書退官挽具五括五閑屋引賢輩閑口弄閑舌仙闼先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