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斂毫的意思、斂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斂毫的解釋

停筆。《北史·韓顯宗傳》:“兵寡力弱,禽斬不多,脫復高曳長縑,虛張功捷,尤而效之,其罪彌甚。所以斂毫卷帛,解上而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斂毫”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iǎn háo,其核心含義為停筆,具體指停止書寫或創作。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 “斂”意為收斂、收起,“毫”指毛筆的細毛,代指筆。合起來即“收起筆”,引申為停止書寫或創作。
    • 例如《北史·韓顯宗傳》中:“所以斂毫卷帛,解上而已”,指停止記錄戰功,避免虛張聲勢。
  2. 語境用法

    •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獻中,強調主動結束書寫行為,可能帶有克制、審慎的意味。
    • 部分資料(如)提到其引申為“文人創作時收斂筆墨,風格含蓄”,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引申義。

結構與來源


例句解析

《北史》原文:

“兵寡力弱,禽斬不多……所以斂毫卷帛,解上而已。”
此處“斂毫”指停止書寫虛誇的功績,體現對事實的尊重。


“斂毫”本義為停筆,常見于古籍中,強調書寫行為的終止,可能隱含克制态度。現代使用較少,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北史》原文或權威詞典(如、2)。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斂毫的意思

斂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收起毛筆,停止寫字或書法創作。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斂字由左右兩個部首組成:攵(方忄)和毛(毛)。攵表示動作,毛表示毛筆。斂字的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及繁體

斂字最早出現在《康熙字典》中,作為常用漢字使用。

繁體字為「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斂字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古代寫法中,斂字的形狀更加繁瑣,包含了更多的筆畫。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形狀逐漸簡化,斂字也變得更加簡單易寫。

例句

1. 他寫了一篇優美的文章後,便斂起毫端,心滿意足地欣賞着自己的成果。

2. 書法家平時喜歡在家中斂起毫端,專心緻志地創作。

3. 老師要求學生在課上斂毫,認真聽講。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斂財(指秘密獲取財富)、斂容(收斂容顔,不露出真實感情)。

近義詞:閉筆、收筆。

反義詞:開筆、展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