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節兩壽的意思、三節兩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節兩壽的解釋

舊俗對于塾師,逢端午節、中秋節、年節及 孔子 誕辰,塾師生日,均各加送束脩一月,稱為三節兩壽。亦用以泛指節日和生辰。 清 張集馨 《道鹹宦海見聞錄·道光二十五年》:“将軍三節兩壽,糧道每次送銀八百兩。” 魏巍 《老煙筒》:“那時節,當頭兒的三節兩壽,隻要有一回你送不到禮,找個詞兒,就一腳把你踢到廠外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節兩壽"是中國傳統社會尊師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特指古代私塾師生之間約定俗成的五個重要節慶日。該詞由"三節"與"兩壽"構成:

三節包含:

  1.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以拜年禮表達對師長的敬意
  2.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以粽子等節禮相贈
  3.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借團圓之儀傳遞感恩之情

兩壽具體指:

  1. 孔子誕辰(農曆八月廿七):在孔廟或學堂行釋奠禮
  2. 塾師生日:學生需準備束脩(肉幹)與酒醴拜賀

該習俗最早見于《禮記·少儀》的"其以乘壺酒、束脩、一犬賜人",後經《清稗類鈔·風俗類》記載形成固定儀軌。據中國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研究成果顯示,這種禮制體現了"天地君親師"的倫理觀念,至清代已成為全國性教育禮儀。

現代研究中,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指出,"三節"對應農耕周期中的三個重要節點,"兩壽"則蘊含尊聖賢與敬現世師長的雙重倫理維度。這種節慶體系在《中國教育通史》中被視為維系古代教育倫理的重要紐帶。

網絡擴展解釋

“三節兩壽”是中國古代私塾教育中的傳統禮俗,後逐漸泛指節日與生辰。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三節
    指端午節、中秋節、年節(春節)。這三個節日是傳統的重要節慶,學生需在此時向塾師額外贈送一個月學費(束脩)作為禮節。

  2. 兩壽
    指孔子誕辰(農曆八月廿七)和塾師生日。學生同樣需在這兩個日子加送束脩,表達對師長的尊敬。

二、文化背景

三、現代意義

隨着時代變遷,“三節兩壽”逐漸泛化為節日與生辰的統稱,但其核心仍體現對文化傳承、人際關系的重視。

四、注意點

部分資料可能将“兩壽”解釋為個人生日與壽辰,但根據權威文獻,其原意特指孔子誕辰和塾師生日,需注意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哀啓安身八谷傍晩爆裂保險基金逼淩筆録鼻酸撥車不打自招蒼鳥程度騁志篡統打不得東京大學煩傷非命風塵物表攻刺畫蛇著足見道極唱鏡誡近佳句栉字比開辟缧绁立仆落草難于上天肨肛佩珂陪哭平澹無奇侵降親譽棄業變産人喊馬嘶日曆表三朔殺矢守臣守瘗霜蟲説空書史太龢筳蔔通酬推築罔主文章國卧車倭堕小喬校序協濟燮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