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之景的意思、桑榆之景的詳細解釋
桑榆之景的解釋
指晚年時光。 唐 劉禹錫 《謝分司東都表》:“雖迫桑榆之景,猶傾葵藿之心。” 宋 蘇轼 《定州謝到任表》:“漸還魚鳥之鄉,以畢桑榆之景。” 清 黃軒祖 《遊梁瑣記·三麻子》:“吾輩風燭餘年,正足自娛桑榆之景,豈堪以粉黛重自斧斲耶。”亦省作“ 桑榆景 ”。 清 李漁 《意中緣·悟詐》:“我把桑榆景,倚靠也,誰知有夫就不認家。”參見“ 桑榆 ”。
詞語分解
- 桑榆的解釋 夕陽的餘輝照在桑榆樹梢上,借指落日餘光處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後漢書;馮異傳》 比喻晚年桑榆晚景詳細解釋.桑樹與榆樹。 漢 劉向 《九歎·怨思》:“孤雌吟於高墉兮,鳴鳩栖於桑榆。”《晉書·
- 景的解釋 景 ǐ 環境的風光:景色。景緻。景物。景觀。景氣(a.景色;b.指經濟繁榮現象,統指興旺)。景深。 情況,狀況:景象。景況。年景。 佩服,敬慕:景仰。景慕。 高,大:景行(妌 )。 姓。 景 ǐ 古
網絡擴展解釋
“桑榆之景”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āng yú zhī jǐng,其核心含義指晚年時光。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基本釋義
- 字面比喻:源自夕陽西下時,餘晖照在桑樹和榆樹上的景象(“桑榆”原指日落處),借指一天将盡。後引申為比喻人的晚年,表示生命或事業的最後階段。
- 實際用法:多用于文學或正式語境中,描述晚年生活或時光流逝的感慨,如“雖迫桑榆之景,猶傾葵藿之心”(劉禹錫語)。
2. 出處與典故
- 文獻記載:最早見于唐代劉禹錫的《謝分司東都表》,其中提到“桑榆之景”與晚年心志的關聯。
- 後世引用:清代黃軒祖《遊梁瑣記·三麻子》中也用此成語表達對晚年生活的态度,如“吾輩風燭餘年,正足自娛桑榆之景”。
3. 用法與語法
- 詞性:作主語或賓語,常見于描述年齡或時間流逝的語境。
- 示例:
- “他退休後專注于書畫,安享桑榆之景。”
- “桑榆之景雖至,其志未衰。”
4. 近義詞與擴展
- 近義詞:桑榆末景、風燭殘年。
- 文化内涵:成語既包含對時光易逝的感慨,也隱含對晚年生活的豁達或積極态度。
“桑榆之景”通過自然景象隱喻人生階段,是漢語中表達晚年的典雅詞彙。如需查看更多文獻用例,可參考《漢典》《百度百科》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桑榆之景》是什麼意思
《桑榆之景》是一個成語,意為夕陽西下的景象。表示太陽快要落山時的景色,也可以用來形容時間的晚近。
拆分部首和筆畫
《桑榆之景》的拆分部首是木和果,總共12筆。
來源
《桑榆之景》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小雅·東方之日》:“桑榆之景,陰陽之性。”在這首詩中,桑榆被用來形容夕陽的景色。
繁體
《桑榆之景》的繁體字為「桑榆之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桑榆之景》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保持相同的意思和形象。
例句
1. 傍晚的海邊,金色的桑榆之景映照在大海上,美得令人陶醉。
2. 這幅畫作恰到好處地捕捉了整個城市的桑榆之景。
組詞
《桑榆之景》可以與其他詞組成各種組詞,如:桑榆,夕陽,晚霞,黃昏等。
近義詞
《桑榆之景》的近義詞有:黃昏,傍晚,夕照等。
反義詞
《桑榆之景》的反義詞有:開始,黎明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