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urn sth. to its rightful owner;render unto caesar the things which are Caesar's-Bible] 物品歸于原來擁有它的主人
把東西歸還原來的主人。 老舍 《茶館》第三幕:“不是沒收了嗎?又物歸原主啦?這可是喜事!”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二:“鸠占鵲巢是暫時的,将來一定要物歸原主,把鸠統統攆走。”
物歸原主是一個常用的漢語成語,指将物品歸還給原本的所有者,強調失物複得的正當歸屬關系。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要點:
字面與引申義
字面指物品回到原主人手中,引申為任何事物(包括權利、榮譽等)恢複其合法或應有的歸屬狀态。例如:“警方破案後,将贓物物歸原主。”(《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389頁)
詞源與結構
由“物”(物品)、“歸”(返回)、“原主”(原本的主人)三部分構成,屬動賓結構。最早可追溯至明清白話小說,如《三俠五義》中“将馬匹物歸原主”,體現傳統道德中對財産權的尊重。
使用場景
近義對比
與“完璧歸趙”(側重歸還過程的完整性)、“物歸其所”(強調事物回歸應處位置)略有差異,本詞更聚焦所有權歸屬的還原性。
參考文獻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 羅竹風 主編.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4, 卷6第112頁.
: 國家文物局官網. 《中國成功追索海外流失文物案例集》. http://www.ncha.gov.cn/ (訪問日期:2025年8月2日).
“物歸原主”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将物品歸還給原本的主人,強調失而複得的公正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成語表示物品經過流轉後最終回到原主人手中,常用來體現正義或自然歸屬的結果。例如:“警方追回被盜文物,最終物歸原主。”
2. 出處與演變
最早出自明代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五:“物歸舊主,豈非天意。”後演變為“物歸原主”,現代作家老舍在《茶館》中也曾使用:“又物歸原主啦?這可是喜事!”。
3. 使用場景
4. 近義詞與辨析
5. 例句參考
若需查看具體古籍原文或更多造句案例,可參考《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五及老舍《茶館》第三幕。
闆芭辯俊并土愊憶彩錯草行秤铊雖小壓千斤初冠出乎竄踞打雷搗裝打順風鑼貂錦吊臨地熱佛印撫徕更令明號航線撼樹蚍蜉寒韻鶴翎嘉慮檢察廳緘脣裌衣警種诘屈磝碻舅父俊兄潰師累封臉貌梨花夢鄰菌屢空面門眇藐靡碎秦壁秋苗如指諸掌篩簾山宇紹缭升階繩糾奢豫事實上書本水丞睢苑所緻讨氣停陰銅權文降息贲斜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