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守心的意思、守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守心的解釋

(1).堅守節操之心。《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戊 之為人也,遠不亡君,近不偪同,居利思義,在約思純,有守心而無淫行。”

(2).指守志不移。 唐 元稹 《分水嶺》詩:“君門客如水,日夜隨勢行,君看守心者,井水為君盟。”

(3).防禦的決心;防守的意圖。 漢 賈誼 《新書·修政語下》:“凡有攻心者,必結之以約,而諭之以信,然後能以得也;凡有守心者,必固之以和,而諭之以愛,然後能有存也。”

(4).猶耐性。 沙汀 《困獸記》十八:“聾子笑話我隻配去*********,我的守心其實也不錯呢!整整釣了一個下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守心”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堅守節操之心

指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原則,不為外界誘惑所動搖。該釋義最早見于《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戊之為人也……有守心而無淫行。”,強調個人在利益與困境中仍能堅持道義。

2.守志不移

表示志向堅定,不因環境變化而改變。唐代元稹在《分水嶺》中以“君看守心者,井水為君盟”比喻堅守信念之人如井水般澄澈恒久。

3.防禦的決心或防守意圖

漢代賈誼《新書·修政語下》提到“守心者”需以團結和仁愛鞏固防禦,強調策略與信念的結合。

4.耐性

引申為面對困難時的持久力和忍耐力,如“謹守心神,屏氣斂息”等現代用法。


用法示例

現代意義

如今多用于強調精神層面的堅守,如個人信念、道德底線或長期目标的專注,例如“守心者終成大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左傳》《新書》等文獻或相關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守心

守心是指保護自己的内心,保持純淨、正直、堅定的态度和意志。守心是一種修為,是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對自己内心狀态的管理和調整。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守字由宀部和寸部組成,宀部表示房屋,寸部表示手的形狀。守字共有9畫。

來源和繁體

守字起源于古代漢字,是古人在觀察自然、人類行為等方面的總結和體悟的産物。繁體形式為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守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包括不同的筆劃順序。而且,古代漢字中的守字往往更加簡化,多數省去了寸部。

例句

1. 他始終守心正直,不為任何外界誘惑所動。

2. 學習守心的人常常能夠保持沉着和内心的平靜。

組詞

守心正直、守心如玉、守心安命、守心如斯

近義詞

守護、保護、守望、守規矩

反義詞

放縱、放任、背心、不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