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鄉黨序齒尊老之禮儀。 唐 歐陽詹 《泉州刺史席公宴邑中赴舉秀才于東湖亭序》:“後一日,遂有 東湖亭 之會。公削桑榆之禮,執賓主之儀,揖讓升堂,雍容就筵。”
“桑榆之禮”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本義與禮儀背景
原指古代鄉黨(地方社群)中按年齡長幼排序、尊老敬老的禮儀規範。這一用法可見于唐代文獻,如歐陽詹《泉州刺史席公宴邑中赴舉秀才于東湖亭序》中提到的“削桑榆之禮”,即暫時擱置傳統尊卑禮節以平等相待。
引申含義與象征意義
成語中的“桑榆”本指夕陽(因桑樹和榆樹在日落時可見),後借喻晚年或老年人。因此,“桑榆之禮”也引申為對長者的尊重與關懷,強調年輕一代應心懷敬意對待老年人。
補充說明:
需注意,不同資料對“桑榆”的解讀側重不同,但核心均圍繞“尊老”展開。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唐代文史資料。
桑榆之禮是指黃昏時分行禮或祭祀。它是一種古老的儀式,源自中國古代的禮儀文化。
《桑榆之禮》這個詞可以拆分成三個部首:木、日和礻。它的總筆畫數是32畫。
桑榆之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周朝。在古代,人們相信黃昏是一天中陰陽交替的時刻,人與自然界的交流最為密切。因此,進行桑榆之禮被視為與天地萬物進行溝通和祭祀的重要儀式。
《桑榆之禮》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桑榆之禮」。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桑榆之禮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古代漢字寫法的複雜性,這種變化因時代而異。
1. 每天黃昏時分,村民們都會集聚在村頭舉行桑榆之禮。
2. 桑榆之禮是古代中國人向大自然表示敬意和感激的一種方式。
根據《桑榆之禮》這個詞,它的組詞可能有:桑樹、榆樹、祭祀等。
與桑榆之禮意義相近的詞語有:黃昏禮、夕陽禮。
與桑榆之禮意義相反的詞語可能是:拒絕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