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殷 代頑民的風俗。 三國 魏 嵇康 《管蔡論》:“濟 殷 弊民,綏輔 武庚 ,以興頑俗。”參見“ 頑民 ”。
“頑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呈現:
“頑俗”指殷代頑民的風俗。這裡的“頑民”特指商朝滅亡後,不願臣服周朝統治的遺民。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中,描述商遺民保留的舊有習俗。
頑(wán)
俗(sú)
三國時期嵇康在《管蔡論》中寫道:“濟殷弊民,綏輔武庚,以興頑俗。”。此句背景為周公平定“三監之亂”後,通過安撫商纣王之子武庚來管理殷商遺民,試圖改變其舊俗。
可通過漢典、滬江線上詞典等來源進一步查證古典用例。
頑俗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來形容人的言行或思想觀念的低俗、庸俗、粗俗等不文明或不高尚的特點。
頑俗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頁”和“口”,它們分别代表着頁邊的橫線和一個張開的口。根據《康熙字典》,頑的筆畫數為10畫,而俗的筆畫數為9畫。
頑俗一詞最初出現在《周易·乾》一文中,用來描述人們違反道德規範、不守禮法的行為。
頑俗的繁體字為頑俗。
在古代,頑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細微的差異,比如使用不同的字體樣式或手寫書法的變化,但總體上仍能識别出頑俗這個詞。
1. 他的言辭頑俗,毫無教養。
2. 這些低俗的笑話真是太頑俗了。
頑固、俗氣、不俗、俗稱、頑強、頑皮。
庸俗、低俗、粗俗。
高雅、文雅、深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