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頑俗的意思、頑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頑俗的解釋

指 殷 代頑民的風俗。 三國 魏 嵇康 《管蔡論》:“濟 殷 弊民,綏輔 武庚 ,以興頑俗。”參見“ 頑民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頑俗”在《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中均未收錄為獨立詞條,其含義需從構詞法角度拆解分析。該詞由“頑”與“俗”組合而成,可作如下解釋:

1. 字義溯源 “頑”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有三層核心含義:①愚昧無知(如“冥頑不化”);②固執不易改變(如“頑固”);③同“玩”,指嬉戲态度(如“頑皮”)。

“俗”則指社會長期形成的風氣、習慣,《說文解字》釋為“習也”,包含“風俗”“庸俗”等義項。

2. 組合詞義推演 結合二字本義,“頑俗”可理解為:

①固化的陋習:指難以革除的不良風俗,如《中國民俗文化發展報告》中描述的“某些地區婚喪儀式中存在鋪張浪費的頑俗”;

②庸俗的頑劣性:形容人或群體在文化品位上表現出的低俗且頑固的狀态,如魯迅雜文提及的“舊式文人頑俗之氣”。

由于該詞未被規範辭書收錄,建議在正式語境中使用“陋俗”“流俗”“锢習”等近義詞替代,以保證表達的準确性與權威性。

網絡擴展解釋

“頑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呈現:

一、基本釋義

“頑俗”指殷代頑民的風俗。這裡的“頑民”特指商朝滅亡後,不願臣服周朝統治的遺民。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中,描述商遺民保留的舊有習俗。


二、字義解析

  1. 頑(wán)

    • 核心含義:固執、難以教化
    • 延伸義項:愚蠢(如“冥頑不靈”)、頑皮(如“頑童”)、頑固(如“頑疾”)。
  2. 俗(sú)

    • 指特定群體長期形成的習慣或風氣(如“移風易俗”)
    • 亦可表示大衆化或平庸(如“俗氣”)。

三、文獻引證

三國時期嵇康在《管蔡論》中寫道:“濟殷弊民,綏輔武庚,以興頑俗。”。此句背景為周公平定“三監之亂”後,通過安撫商纣王之子武庚來管理殷商遺民,試圖改變其舊俗。


四、使用特點


參考資料

可通過漢典、滬江線上詞典等來源進一步查證古典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班駁陸離鄙谏不處不封不聽手不已長垜讒逐遲豫闖禍精鉏墾存亡續絶打道子盜渠點翳抵官斷雨堕替非學無以廣才靜豐收計劃馮應奮袂福休幹沒股骨古訓汗溝彙粹儌福較刻積刦祲容急性開源節流窾貧苦器拉索例竟門例馬毛厘靡它内民褭褭砰鍧迫生啟複凄亮青菰晴晝去痛乳牙殊眷泰半唐古忒堂司威遲項裡憲籍小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