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gainst the law] 不守法的事。軌,車轍,引申為法度
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後漢書·張衡傳》
(1).越出常軌,不合法度。《左傳·隱公五年》:“不軌不物,謂之亂政。” 楊伯峻 注:“不軌謂舉事不合禮制法度。”《史記·平準書》:“ 蔔式 上書,願輸家之半縣官以助邊……天子以語丞相 弘 , 弘 曰:‘此非人情,不軌之臣,不可以為化而亂法,願陛下勿許。’”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中:“ 韋 相 貫之 ,為尚書右丞入内,僧 廣宣 贊門曰:‘竊聞閣下,不久拜相。’ 貫之 叱曰:‘安得不軌之言!’”《紅樓夢》第六九回:“素昔見 賈赦 姬妾丫鬟最多, 賈璉 每懷不軌之心,隻未敢下手。” 陳殘雲 《山谷風煙》第六章:“他想,應該趁着這個時機,到現場去指點指點,讓工作隊同志看見,就不會說他不關心群衆疾苦,也不會懷疑他有不軌的行為。”
(2).指叛亂。 漢 賈誼 《過秦論中》:“雖有狡猾之民,無離上之心,則不軌之臣無以飾其智,而暴6*亂之奸弭矣。” 宋 司馬光 《駕部員外郎司馬府君墓志銘》:“有驍騎十餘卒犯罪,謀亡去,監押捕獲之,誣雲共圖不軌,欲殺之以求功賞,州官信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 康熙 中, 獻縣 胡維華 ,以燒香聚衆謀不軌。” 子虛子 《湘事記·軍事篇五》:“ 宋錫全 既棄 漢陽 逃,率衆挾械來 長沙 ,謀不軌。”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不軌漢語 快速查詢。
“不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和時代中有一定演變,具體解釋如下:
核心定義
指行為不正當、違反法紀或道德規範,常與“叛亂”“越軌”等負面行為關聯。例如“不軌之徒”“圖謀不軌”。
詞源與結構
“不軌”為偏正式結構,“軌”原指車轍,引申為法度、規範,“不軌”即“不合法度”。
古代用法
側重指“叛亂”或嚴重違法,如《左傳》中“不軌不物,謂之亂政”,強調行為超出禮制法度。
現代用法
含義更廣泛,可指一切不正當行為(如道德失範、職場違規等),例如“不軌行為”。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不軌”一詞兼具曆史深度與現代適用性,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程度和指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