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焚香用具。《宋史·儀衛志二》:“雞冠二人,紫衣,分執金灌器、唾壺,女冠二人,紫衣,執香爐、香盤,分左右以次奉引。” 明 無名氏 《精忠記·班師》:“向者将軍來時,我等頂香盤,運糧草,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2).女子發髻的美稱。 明 謝谠 《四喜記·堅持白操》:“宮妝舊樣難再覩,香盤翠綰都虛,一任蓬鬆如亂蕪。”
香盤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複合名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香盤指用于盛放香料的器皿,常見材質包括陶瓷、金屬或木制。傳統語境中特指祭祀、禮佛時陳設香爐、燭台等供具的托盤,例如《漢語大詞典》中記載“香盤承露”描述其承載功能(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2卷,1993年版)。
二、曆史淵源 在佛教儀軌中,香盤作為“五供具”之一,最早見于唐代《法苑珠林》,記錄僧人用鎏金銀盤盛香供奉佛像。道教典籍《雲笈七籤》亦提到香盤用于放置符箓與香料,體現宗教儀式的莊重性(來源:《中國宗教器物辭典》,2008年)。
三、文化象征 香盤在文學中常隱喻時間流逝,如宋代詩詞“香盤疊影昏”以盤内香灰堆積比喻光陰累積。明清小說中則借香盤傾倒暗示命運轉折,例如《紅樓夢》第五回描寫“篆香盤”暗指家族運勢(來源:《古典文學意象考釋》,2015年)。
四、現代應用 當代漢語中衍生出“香道盤”等新詞,特指茶道、香道表演時使用的專用器具。國家博物館藏清代乾隆銅胎畫琺琅香盤,印證其在傳統工藝史上的重要地位(來源:《中國文物志·器物篇》,2020年修訂版)。
“香盤”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指古代用于盛放香料或焚香的器皿,通常為木制或金屬制的方形台盤。其用途包括:
比喻女子盤繞精緻的發髻,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
總結來看,“香盤”需結合上下文理解,通常指向焚香器具或文學化的發髻比喻。
暗途白剌擦梆子頭表率彪休壁隖渤海琴不測之憂草廬顫抖抖騁兵騁續沖挹頂缺凍皴繁法仿摹風風火火風曉感觸鈎貫匦牍詭險國帑河池後儒黃萎化言胡撥四狐聽之聲降城揭開驚楞譏譚九關九虞開展業務墾垡口澤輪更髦蔽尼聖屏鄣蚙窮期勖日高日上沈點點署尾私養松垮垮聽允團丁隤缺彎彈萬古蟾妄言妄聽巫史香阜笑鬨歇馬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