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氣索的意思、氣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氣索的解釋

(1).氣息消失。指呼吸停止。 漢 桓譚 《新論·形神》:“灺猶人之耆老,齒堕髮白,肌肉枯臘,而精神弗為之能潤澤内外周遍,則氣索而死,如火燭之俱盡矣。”

(2).謂昏厥。《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 豐 不知而往,即殺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及 宣王 奏誅 爽 ,住車闕下,與 豐 相聞, 豐 怖,遽氣索,足委地不能起。”

(3).勇氣喪失,精神沮喪。《漢書·孫寶傳》:“﹝ 侯文 ﹞怪 寳 氣索,知其有故。”《新唐書·李勉傳》:“ 希烈 自将攻 勉 , 勉 氣索,嬰守累月,援莫至。” 明 宋濂 《<南堂禅師語錄>序》:“在他人為之,氣索神沮不自振拔而無以應來學之求,師乃圓滿充足,覃及於諸方矣。”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悔嫁》:“童懨懨,氣索神薦,哀也波憐,莫怪妾忠言進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氣索”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層含義,主要涉及生命體征、精神狀态等。以下是綜合多個文獻來源的詳細解釋:

1.氣息消失,呼吸停止

指生命體征終止,呼吸完全停止。
出處:漢桓譚在《新論·形神》中描述“氣索而死,如火燭之俱盡矣”,比喻生命如同燭火般熄滅。

2.昏厥

因極度恐懼或突發狀況導緻失去意識。
出處:《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裴松之注引《魏略》記載“豐怖,遽氣索,足委地不能起”,描述人物受驚後昏厥倒地。

3.勇氣喪失,精神沮喪

形容人失去鬥志或情緒低落的狀态。

近義與關聯用法

“氣索”一詞多用于古文,既可指生理上的生命終止或昏厥,也用于描述心理層面的頹喪狀态,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如需查看更多文獻例句,可參考《漢書》《新唐書》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氣索

《氣索》是一個漢語詞彙,可以分為兩個部分:氣(qi)和索(suo)。

氣是一個多義詞,在這裡表示人的精神、情緒或動力。它是由三個筆畫組成的。

索也是一個多義詞,可以表示搜尋、尋找,或者表示繩子、帶子等。它由十個筆畫組成,是一個比較複雜的漢字。

來源

氣索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文王》中。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氣的上方有一點(類似于現代寫法的氣旁),表示氣息的含義;索則表示懸挂、探索等。

繁體

氣索的繁體字為「氣索」,在繁體字中,氣的上方的點變成了一個小豎線,同時索的右側有一個小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氣索的寫法是橫起筆,先寫氣字的下半部分,再寫上半部分的點;然後再寫索字的左半部分,再寫右半部分。

例句

1. 他在演講中表現出了極大的氣索。

2. 這個勇士氣索逼人,毫不畏懼。

組詞

氣魄、索性、開氣索、索然無味。

近義詞

氣概、精神、動力。

反義詞

倦怠、低迷、無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