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三天。道教稱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為三天。
“三幹”是一個源自道教文化的專有名詞,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指道教中的三種高層天界,合稱“三天”:
該詞在文學作品中常被用作宗教意象,如唐代楊炯詩句“碧落三幹外,黃圖四海中”,通過道教宇宙觀營造詩意空間。
拼音為sān gàn(注音:ㄙㄢ ㄍㄢˋ),需注意“幹”在此處讀第四聲,與常見讀音不同。
如需查看具體古籍用例或三天體系的詳細教義解析,可訪問漢典、查字典等高權威來源(詳見、2、5)。
《三幹》是指一種古代中國的草書書法作品,它以其獨特的風格和藝術價值而聞名。這些書法作品以字體瘦長、筆畫勾勒明快、形态奇特為特點,展現了作者的獨特創造力和審美追求。
《三幹》的拆分部首是“幹”,它由“⺆”和“幹”兩個部分組成。它的筆畫數為6,由“⺆”的一劃和“幹”的五劃組成。
《三幹》一詞的來源并不明确,它可能是德音譯寫的音譯詞。在繁體字中寫作「三幹」。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三幹》的古代寫法中,字形更加簡練,線條更為流暢,整體呈現出一種古樸、雅緻的風格。
這裡提供幾個使用《三幹》的例句:
1. 他的書法作品充滿了《三幹》的藝術魅力。
2. 我在博物館裡看到了一幅古老的《三幹》字帖。
3. 《三幹》的獨特形态令人歎為觀止。
與《三幹》相關的組詞有:
1. 三幹字帖
2. 三幹草書
3. 三幹書法
與《三幹》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草書
2. 狂草
3. 潦草
與《三幹》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正楷
2. 行書
3. 隸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