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楮素的意思、楮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楮素的解釋

紙與白絹。借指文字。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中》:“讀 王 氏《論衡》,煩猥瑣屑之狀,溢乎楮素之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楮素”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字詞拆解

  1. 楮(chǔ):

    • 本義為構樹(落葉喬木),樹皮可用于造紙,因此“楮”成為紙的代稱。
    • 例如“楮墨”即指紙和墨,引申為文章或書畫。
  2. 素(sù):

    • 原指白色生絹,古代常用于書寫。
    • 後引申為質樸、本色,如“素淨”“樸素”。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中》:“讀王氏《論衡》,煩猥瑣屑之狀,溢乎楮素之間。”
此處“楮素”指文字内容,描述王充《論衡》的瑣碎細節充斥于書面文字中。

“楮素”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獻分析。其核心含義與書寫材料相關,通過借代手法表達文字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楮素》是一個中文詞語,意思是指楮紙或麻紙。它的拆分部首為木和苦,總共有11個筆畫。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當時人們常用楮皮制作紙張。在繁體字中,楮素的寫法為「楮素」。古時候漢字寫法并無太大變化,基本保持現在的形态。 以下是一些關于《楮素》的例句: 1. 我喜歡用楮素紙書寫,因為它的質感很特别。 2. 這本書的封面是用楮素制作的,非常有文化氣息。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楮紙、麻紙、楮樹等。 《楮素》的近義詞可能是:楮紙、竹紙。 反義詞可能是:白紙、洋紙。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