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幡的意思、三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幡的解釋

道家謂色、空、觀三者最易搖蕩人心,故以三幡為喻。 晉 孫綽 《遊天台山賦》:“釋二名之同出,消一無於三幡。” 清 姚鼐 《九月八日谒明孝陵遊覽靈谷寺晤其方丈僧祇園》詩:“寘彼萬古懷,企此三幡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幡”是道家術語,指色、空、觀三者,認為這些概念容易動搖人心。該詞最早見于晉代孫綽的《遊天台山賦》和清代姚鼐的詩作中,用于比喻對心性的影響。

具體解析:

  1. 核心含義
    道家以“三幡”喻指色(物質現象)、空(虛無)、觀(心識)三者。這三者被認為是擾亂心性、引發欲望的根源,需通過修行消解其影響。

  2. 文獻引用

    • 晉代孫綽《遊天台山賦》:“釋二名之同出,消一無于三幡。”
    • 清代姚鼐詩句:“寘彼萬古懷,企此三幡通。”
      均通過“三幡”表達對心性超脫的追求。
  3. 延伸辨析
    部分解釋(如“軍隊旗幟被奪走”的比喻)可能是對“幡”字的誤解,實為道家哲學概念,與世俗失敗無關。

“三幡”是道家對心性修行的抽象概括,需結合古代文獻理解其哲學内涵。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遊天台山賦》及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幡的意思

《三幡》是一個漢字詞彙,形容一個人面臨困擾、困難或痛苦時,感到迷茫、無助和困頓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幡》由“幹”和“巾”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

《三幡》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佛教文化,其中“幡”指的是佛教中的幡蓋,象征着扶持、指引和庇佑。古代民間在遭遇困難時會常常将此詞用來形容自身的困顧之境。

繁體

《三幡》的繁體字為「三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一定差别。關于《三幡》,在古時候可能會有一些變體寫法。

例句

1. 他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困難,感到三幡。

2. 小明考試失敗了,他陷入了三幡之中。

3. 她失去了工作,感到十分三幡。

組詞

三幡沒有固定的相關詞語組合。

近義詞

絕望、迷茫、困頓

反義詞

順利、開朗、輕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