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更天的意思、五更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更天的解釋

天将明時。 金 元好問 《榆社硖口邨早發》詩:“瘦馬長途懶著鞭,客懷牢落五更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更天是漢語中對古代夜間計時第五個時段的專稱,特指淩晨三點至五點這一時段。在中國傳統計時制度中,夜間被均分為五個更次(一更至五更),每更約兩小時。五更作為最後一更,正值黑夜将盡、曙光初現之際,故又稱“平旦”或“黎明”。

從文化内涵看,五更天承載着雙重象征:

  1. 時間節點意義:标志晝夜交替的臨界點,古人常于此際起身勞作或勤學,如“聞雞起舞”的典故便關聯此時段。
  2. 文學意象價值:在詩詞中多隱喻堅守與希望,如白居易《長恨歌》“耿耿星河欲曙天”暗指五更将曉的意境。

現代語境中,“五更天”仍用于描述淩晨時分,尤其在民俗活動(如守歲、祭祀)及曆史叙事中保留其時間坐标功能。其定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五更”詞條:“舊時自黃昏至拂曉一夜間,分為五更,五更指天将明時。”

參考資料:

  1. 《中國古代計時制度研究》(中華書局)
  2. 白居易《長恨歌》古籍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五更天”是中國古代對夜間特定時間段的稱呼,具體解釋如下:

一、時間定義

五更天對應現代時間的03:00-05:00(寅時),尤其接近天亮時段,如城門開啟時間“寅正四刻”(4:48)。古代将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五更為最後一更,故稱“五更天”。

二、名稱由來

  1. 城門管理:古代城鎮以鼓聲為號,戌時(19:12)關城門稱“關鼓”,寅時(4:48)開城門稱“亮鼓”,夜間巡城交班共擊鼓五次,形成“五更”。
  2. 替代稱呼:小城鎮用銅鑼報時,因鑼聲刺耳,五更天也稱“五驚”。

三、文化關聯

四、文學引用

五、記憶要點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背景或相關詩詞,可參考搜狗百科及漢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猿避禅並緣搏臘不覺技癢不墜操量差貸創作疵政存心養性大幹快上待到蕩幡墱道蜂纏蝶戀斧節庚申帝估市鑉鑪紅藤猴猨花銷回撓晦窒驕愛借助駿刑開鋤開國元勳來情老眼光剺面媒衒瑉玉南甸潘河陽偏畸颦蹙凄蹙琪花瑤草漆樹肉飛眉舞儒流上肴聖林生生神枕十道使副屍宅雙丁通德門圖騰崇拜晚籁萬頃惟大梁五窦聯珠侮谇小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