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産、定購、定銷的合稱。 毛6*澤6*東 《論十大關系》四:“我們發現了缺點,一九五五年就少購了七十億斤,又搞了一個‘三定’,就是定産定購定銷,加上豐收,一少一增,使農民手裡多了二百多億斤糧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三定漢語 快速查詢。
“三定”是一個多領域術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指機構編制的核心内容,即定職能、定機構、定編制,用于規範部門職責、内設機構及人員配置。這一概念起源于198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旨在通過明确職能優化行政效率。例如:
特指我國1950年代實施的糧食政策,即定産、定購、定銷,用于規範農産品生産與分配:
在安全生産、企業管理等場景中,“三定”可能指:
以上内容綜合了政策文件、詞典釋義及曆史背景。若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機構編制相關官方文件或曆史政策文獻。
三定是一個動詞詞組,表示确定、決定或規定某事物的狀态、位置或結果。
三定的部首是“一”字旁,總共有6個筆畫。
三定一詞最早出現在《朱子語類》中,是由古代漢字"三"和"定"組合而成。在繁體漢字中,"三定"的寫法與簡體一樣。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但是"三定"并沒有顯著變化。
1. 我們經過反複讨論,最終三定了今天的會議安排。
2. 這個問題還沒有三定,我們需要繼續研究。
1. 三定五步(指确定方案後進行實施)
2. 三定方針(指确定的政策方向)
3. 三定紀律(指确定的行為規範)
決定、規定、确定
遲疑、猶豫、不确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