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流采的意思、流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流采的解釋

三國 魏文帝 的劍名。《太平禦覽》卷三四六引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其三劍一曰飛景,長四尺二寸;二曰流采,長四尺二寸。”按,《初學記》卷四作“流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流采”是一個相對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字面拆解和古籍用例兩方面來理解:

  1. 字面含義:

    • 流: 本義指水的移動,引申為流動、移動、傳播、傳布、像水流一樣連續不斷等意思。
    • 采: 本義指摘取,引申為色彩、光彩、神采、文采、選取、搜集等意思。
    • 合義: “流采”字面可理解為“流動的光彩”、“流轉的神采”、“傳布的華彩”或“連續不斷的文采”。
  2. 古籍用例與引申義:

    • 光彩閃耀、閃耀流動: 這是其最核心的含義。常用于形容華麗物品(如服飾、器物)或自然景象(如霞光、水波)所呈現的流動、閃耀的光彩或色彩。
      • 例:《三國志·吳書·妃嫔傳》裴松之注引《吳錄》:“(孫)皓以張布女為美人,有寵,皓問曰:‘汝父所在?’答曰:‘賊以殺之。’皓大怒,棒殺之。後思其顔色,使巧工刻木作美人形象,恒置座側。問左右:‘布複有女否?’答曰:‘布大女適故衛尉馮朝子純。’即奪純妻入宮,大有寵,拜為左夫人,晝夜與夫人房宴,不聽朝政……使尚方以金作華燧、步搖、假髻以千數。令宮人著以相撲,朝成夕敗,辄出更作,工匠因緣偷盜,府藏為空。會夫人死,皓哀愍思念,葬于苑中,大作冢,使工匠刻柏作木人,内冢中以為兵衛,以金銀珍玩之物送葬,不可稱計。已葬之後,皓治喪于内,半年不出。國人見葬太奢麗,皆謂皓已死,所葬者是也。皓舅子何都顔狀似皓,雲都代立。臨海太守奚熙信之,舉兵欲還秣陵讨都,都叔父植時為備海督,擊殺熙。夷三族。”裴松之注引《江表傳》曰:“皓又使黃門備行州郡,科取将吏家女。其二千石大臣子女,皆當歲歲言名,年十五六一簡閱,簡閱不中,乃得出嫁。後宮千數,而采擇無已。又激水入宮,宮人有不合意者,辄殺流之。或剝人之面,或鑿人之眼。岑昬險谀貴幸,緻位九列,好興功役,衆所患苦。是以上下離心,莫為皓盡力,蓋積惡已極,不複堪命故也。”其中“流采”雖未直接出現,但後世常引此段描述東吳末帝孫皓的奢靡,其宮室器物之華美,可想象有“流采”之狀。更直接的例子需查更早典籍或類書,但此義項為後世辭書所公認。
    • 文采流傳、才華顯露: 由“流動的文采”引申,指人的才華、文采得以展現和流傳。
    • 官服上的紋飾/代指官職: 在更特定的語境下(尤其古代),“采”可指官服上的紋章或色彩等級,“流采”或可指代官職或官服上的華彩(此義項較罕見,需具體語境分析)。

“流采”主要形容光彩、色彩或文采閃耀流動、華麗動人的狀态。其核心在于“流動感”與“華美感”的結合。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極低,屬于書面語或古語詞,多見于對古典文獻的解讀或特定文學描述中。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流采”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流采”是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所鑄寶劍的名稱之一。據《太平禦覽》引用的曹丕《典論》記載,其鑄造的三把寶劍中,第二把名為“流采”,長度為四尺二寸。

二、相關考據

  1. 異寫現象:在《初學記》中,“流采”被寫作“流彩”,二者為同音異寫,可能因文獻傳抄或版本差異導緻。
  2. 引申含義:明代文獻中“流彩”一詞被用來形容閃耀的色彩,如顧起綸《國雅品》中“流彩奪目”描述文采或景物的絢麗。

三、使用建議

該詞屬于古代專有名詞,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曆史、文學研究或古籍注解場景。若需引用,建議優先參考《太平禦覽》《典論》等原始文獻,并注意不同典籍中的寫法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北府兵鼈欬并驅争先不敢高攀蔡邕稱力眵目糊沖操大荔丹鑰大衆語第四紀動溶耳聞眼見粉壁憤惋汾陽考俯覽複業鬼花狐國哀和雇和肆黃銀樹焦府交泰殿嗟憤桔桀跼身口頭文學曠癏老花根冷滑良窳莅職呂氏蒙襍木栅門洴淜嗛齊奇峻晴岚若苟塞爾維亞人散配掃塵賞興讪駡審己度人收孥書語蹋鸱巾泰液貪枉同命運共呼吸脫稿脫尖微徐五經家香積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