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驚堂 ”。
驚堂木是中國古代司法儀式中的重要工具,主要用于維持公堂秩序和彰顯法律權威。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驚堂木又稱“醒木”“氣拍”“界方”或“撫尺”,是一塊長方形的硬木,通常有棱角,取“規矩”之意。材質多為檀木、酸枝、黃花梨等名貴木材,北方地區也使用桑木、棗木等。使用時,官員以中指夾住木塊,舉至空中稍作停頓後急速拍擊案桌,發出巨響震懾受審者。
民國初年仍沿用驚堂木傳統,後演變為現代法庭中的法槌,既保留敲擊形式,又賦予程式規範的新内涵。
驚堂木的尺寸和雕飾因使用者身份而異,例如皇帝所用體積最大,雕刻五爪金龍;民間藝人則簡化造型。這一工具貫穿中國司法文化史,體現了古代法律威嚴與儀式感的結合。
《驚堂木》是指戲曲中用來探測演員演技、聲音的一種道具,通常是由兩塊聲闆通過彈擊發出聲音,用于評判演員的表現。
《驚堂木》的部首是木,總共由13畫組成。
《驚堂木》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袁牧《大明一統志》之中,用來描述戲曲中的表演評判道具。
繁體字為「驚堂木」。
在古代,「驚堂木」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基本上字形相似。
1. 演員在舞台上站定後,敲響了《驚堂木》,展示出了娴熟的表演技巧。
2. 評委們通過評判《驚堂木》的聲音和韻律來判定演員的表演水平。
1. 驚訝:表示出乎意料、非常吃驚的情緒。
2. 堂屋:指位于正廳内的主要房間。
3. 木料:指木制品的原材料,如木頭、木闆等。
1. 驚奇:表示因為某種情況或事物而感到出乎意料、吃驚。
2. 詫異:指因為某種事情或情況而感到驚奇、不解的情緒。
1. 平靜:表示沒有波動、激動的狀态。
2. 冷靜:指沒有情緒波動或沖動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