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驚堂木的意思、驚堂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驚堂木的解釋

見“ 驚堂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驚堂木是中國古代官吏審案時使用的長方形硬木器具,主要用于敲擊案桌以震懾受審者、維持公堂秩序。其名稱由“驚”與“堂”組成,“驚”指震懾、警示,“堂”代指公堂,合義為“公堂上用以警示的工具”。

從形制上看,驚堂木長約三寸(約10厘米),寬厚約一寸(約3.3厘米),材質多為質地堅硬、聲音清脆的檀木、棗木或桑木制成。據《中國司法文化辭典》記載,不同朝代對驚堂木的規格和紋飾有嚴格規定,例如唐代官吏使用時需雕刻獬豸圖案,象征公正斷案。

在文化内涵上,驚堂木不僅是司法權力的象征,更承載着古代“禮法合一”的思想。《禮記·月令》中提到“嚴刑罰以威四方”,而驚堂木的敲擊聲正是這種威嚴的具象化表達。清代學者趙翼在《陔餘叢考》中亦描述其“一木之響,可定是非曲直”,凸顯其在傳統司法儀式中的核心地位。

現代漢語詞典中,“驚堂木”被收錄為曆史專有名詞,例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舊時官員審案時拍打桌案以示威的木塊”,并标注其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如《水浒傳》《三俠五義》等公案題材文本。

網絡擴展解釋

驚堂木是中國古代司法儀式中的重要工具,主要用于維持公堂秩序和彰顯法律權威。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與形态

驚堂木又稱“醒木”“氣拍”“界方”或“撫尺”,是一塊長方形的硬木,通常有棱角,取“規矩”之意。材質多為檀木、酸枝、黃花梨等名貴木材,北方地區也使用桑木、棗木等。使用時,官員以中指夾住木塊,舉至空中稍作停頓後急速拍擊案桌,發出巨響震懾受審者。

二、曆史演變

  1. 起源與早期使用:春秋戰國時期已出現,最初無雕飾,僅頂部呈弧形以便使用。
  2. 唐代發展:唐太宗時期開始雕刻龍、虎、獅等動物圖案;武則天時期正式規定為龍形,象征皇權。
  3. 民間普及:宋代後逐漸從官府流傳至民間,成為戲曲、說書等行業中控制現場秩序的工具。

三、功能與象征意義

  1. 震懾作用:通過巨響威懾嫌疑人,防止其隱瞞或擾亂公堂。
  2. 權威象征:強化官員威嚴,維護司法儀式感,體現“規矩”與法律不可侵犯。
  3. 階級區分:不同身份者使用的驚堂木名稱各異:
    • 帝王:鎮山河(象征統治權威)
    • 皇後:鳳霞(體現尊貴地位)
    • 丞相:佐朝綱(寓意輔佐朝政)
    • 将軍:驚虎膽(突顯軍事威嚴)
    • 普通官員:驚堂木(七品縣官常用)。

四、現代延續

民國初年仍沿用驚堂木傳統,後演變為現代法庭中的法槌,既保留敲擊形式,又賦予程式規範的新内涵。

補充說明

驚堂木的尺寸和雕飾因使用者身份而異,例如皇帝所用體積最大,雕刻五爪金龍;民間藝人則簡化造型。這一工具貫穿中國司法文化史,體現了古代法律威嚴與儀式感的結合。

别人正在浏覽...

濱洲鐵路駁審駁問不錯大達黨碑典幹電能表遞盞端飾發善桴京感皇恩怪鳥郭洛帶恒定紅口白牙壞頽惶惶不安毀妝檢幅交割嘉谕解官近就禁旅矜賞九牛二虎之力蓮台了不溜雨龍樓鳳城沒身不忘杪颠蠛子莫不成鑷子蹑足劈先裡怯疾青衣清壹诠序人親生碑神驚石爽心悅目抒氣孫孟堂宇挑子題説萬衆為患未雨綢缪卧苫枕塊烏腸無面馎饦先君子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