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廬墓的意思、廬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廬墓的解釋

(1).古人于父母或師長死後,服喪期間在墓旁搭蓋小屋居住,守護墳墓,謂之廬墓。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泗水》:“今 泗水 南有夫子冢……即 子貢 廬墓處也。” 唐 張說 《唐故廣州都督甄公碑》:“天後臨朝,再加辟命,皆辭以親老,不赴。逮疾革,易簀,骨立廬墓。”《明史·劉珝傳》:“ 珝 初遭母喪,廬墓三年。”

(2).指服喪期間居住的墓旁小屋。《後漢書·申屠蟠傳》:“ 玉 之節義,足以感無恥之孫,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時,尚當表旌廬墓,況在清聽,而不加哀矜!”

(3).房舍和祖墓。《清史稿·循吏傳四·牛樹梅》:“有父母兄弟妻子之仇,有田園廬墓之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廬墓"是一個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古代孝子在父母或尊長墳墓旁搭建簡易小屋居住,守護墳墓并服喪的行為。這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慎終追遠”的孝道倫理。具體釋義如下:

  1. 字義與行為解釋

    • 廬:指臨時搭建的、非常簡陋的房屋或棚舍。
    • 墓:指墳墓。
    • 廬墓:合指在墳墓旁邊搭建草廬居住守喪的行為。這是中國古代喪葬禮制中,子女(尤其是兒子)為表達對逝去父母(或師長)的深切哀悼和至誠孝心而進行的一種儀式性居喪方式。守喪者在此期間需遵守諸多禁忌,生活清苦,以示哀思。
  2. 曆史淵源與文化内涵

    • 此習俗源遠流長,是儒家孝道思想的具體實踐。《孝經》等經典強調“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廬墓守喪被視為“葬之以禮”和“祭之以禮”的極緻表現,是“慎終追遠”精神的體現。
    • 守喪期通常為三年(實為二十七個月),在此期間,孝子遠離世俗享樂,專心哀思,守護在父母墳茔旁。這種行為被認為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終極回報。
  3. 象征意義

    • 孝道的象征:廬墓被視為至孝的象征。曆史上許多著名的孝子故事都包含廬墓的情節,這種行為受到社會的高度贊揚和官方(如曆代朝廷)的旌表。
    • 哀思的表達:在墓旁結廬而居,是生者表達對逝者極度哀痛和不舍之情的最直接、最樸素的方式。

權威參考來源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廬墓”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喪葬習俗,具有多重含義,其核心内容可歸納為以下三方面:

  1. 守葬行為
    指在父母或師長去世後,服喪期間于墓旁搭建草廬居住、守護墳墓的行為。此俗起源于西周,盛行于漢唐,但多為經濟條件優渥或社會地位顯赫者所行。例如漢文帝劉恒為母親薄太後守喪三年,期間“廬居枕塊如禮”。唐代張說在《唐故廣州都督甄公碑》中亦記載官員因守喪而“骨立廬墓”。

  2. 居住建築
    特指服喪期間搭建的墓旁小屋。《後漢書·申屠蟠傳》提到“表旌廬墓”,即通過表彰守墓者的小屋來倡導孝道。這類建築多為簡易茅屋,象征對逝者的哀思與禮敬。

  3. 房舍與祖墓的并稱
    在特定語境中,“廬墓”可代指家族居住地與祖墳的整體。如《清史稿》記載“田園廬墓之戀”,即表達對故土和祖先的眷戀。

補充說明:

以上信息綜合自曆史文獻與辭書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水經注》《明史》等原始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迸淚不良人常紀忏事抄送重婚丑相大陸橋運輸耽飲得道多助砥鈍遞身放棹反掌分歧附俗公是公非寡謀海底撈針好艾豪徼皓足恒醫晖映活期熸亡澆薄交輝幾臣解韍計節積勞巨奸奎畫郎秩梁苑隋堤烈铮铮鱗甲美恣恣明筍撇放頻頻告捷峭法窮覽耆宿豈維乳窦審量身子骨事上十字街守法歲年停解圖德稌黍溫仁五褲相隋險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