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欠缺,不完整。 南朝 梁 蕭绮 《<拾遺記>序》:“世德陵夷,文頗缺略。” 唐 劉知幾 《史通·疑古》:“《書》之所載,以言為主,至於廢興行事,萬不記一,語其缺略,可勝道哉!” 清 李漁 《閑情偶寄·演習·變調》:“舊本傳奇,每多缺略不全之事、刺謬難解之情。”
缺略是漢語中表示“缺失遺漏”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指事物因不完整而存在遺漏或簡省狀态。根據《漢語大詞典》的釋義,“缺”本義為器具破損(《說文解字》釋為“器破也”),後引申為不足、空缺;“略”則源自疆界劃分(《說文》釋“經略土地”),衍生出簡省、概要之意。二字組合後,詞義聚焦于應具備内容的部分缺失,常見于文獻典籍、制度規範等場景。
在語言學範疇,該詞具有雙重特征:
權威辭書《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釋為“欠缺;不完整”,并标注為書面用語。近義詞“缺漏”側重無意疏失,“簡略”強調刻意精簡;反義詞“完備”“周詳”則構成語義對立。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仍用于學術考證、文獻整理等領域,如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凡例中“底本缺略處以校本補足”的校勘說明。
“缺略”并非現代漢語中的常用詞彙,在權威詞典及常規語境中未被收錄。根據字面拆分推測:
組合後可能表示“因缺失而省略”或“簡略處理”,但此用法極罕見。需注意以下可能性:
建議提供更多使用場景或檢查詞彙準确性,以便進一步解答。
白兔禦史豹貓暴飲暴食别稱草奏側影齒禮充棟春晖春瑞煩腸防次飛生風餐風狂雨橫芬蘭人幹熯管城毛穎挂鞋貴嚴國寶航天合并誨饬穢莽呼圖克圖監犯竭節急驚列酒影急症涓細巨年狂躁狼崽爛逸楞睜兩柱錢蘆錐冒履蒙瞍弭合耐何南八拿身分凄悅耆壯驅良桑蔭未移山扃饍羞眚期石散收籍霜厲投赴柝汲無萱羲愛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