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文學史上對 三國 魏 曹操 及其子 曹丕 、 曹植 的合稱。 明 胡應麟 《詩薮·古詩上》:“取樂府之格於兩 漢 ,取樂府之材於三 曹 ,以三 曹 語入兩 漢 調,而渾融無迹,會於《騷》《雅》。” 清 王士禛 《帶經堂詩話·外紀·答問》:“三 曹 樂府,多以起句首二字命題。”
(2).指訴訟中的原告、被告、證人。審案時,三方的人同時到場,進行對證,謂之“三曹對案”。《西遊記》第十回:“ 秦廣大王 即差鬼使催請陛下,要三曹對案。”《冷眼觀》第二四回:“我倘死而有知,好與他在閻王殿前三曹對案,也省得日後再有倚命自誤的人。”
“三曹”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三曹”指漢魏時期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三人的合稱。他們既是政治中樞,又是文壇領袖,開創了建安文學的新局面。
在非文學語境中,“三曹”可指古代訴訟中的原告、被告、證人三方對證(如“三曹對案”),但這一用法較為少見。
三曹與宋代“三蘇”(蘇洵、蘇轼、蘇轍)齊名,成為父子兄弟共創文學盛世的典範。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作品或建安文學背景,可參考來源網頁(如、4、5、8等)。
三曹是指曹操、曹丕以及曹植,三人都是曹魏時期的重要人物。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是東漢末年的一位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他是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有着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手腕,他成功地統一了北方諸侯,成為北方的實權掌控者。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是曹操的長子,也是曹魏的第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間推行多項************,為曹魏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曹丕同時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文學家,善于作文、賦詩。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是曹操的第三子,是一位才情出衆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他的文學成就在曹魏時期位居前茅。
三曹的拆分部首為“三曰亻”,拆分筆畫共14畫。
三曹這一詞語起源于對曹操及其兩個兒子的尊稱。由于曹操在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也都是為人稱道的人物,所以人們習慣性地将他們三人合稱為“三曹”。
三曹的繁體字為「三曹」,與簡體字一緻。
在古代漢字中,三曹沒有明确的特殊寫法,與現代用字無異。
1. 三曹在曹魏政權的建立和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 曹操、曹丕以及曹植被譽為東漢末年至曹魏時期的三曹。
三顧茅廬、曹魏、曹家、曹家兄弟、曹魏文學、曹操政權
曹家三子
其他曆史人物或時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