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淩凘的意思、淩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淩凘的解釋

亦作“ 淩澌 ”。流動的冰淩。 唐 杜甫 《後苦寒行》之二:“ 巴東 之峽生淩凘,彼蒼迴軒人得知。” 唐 元稹 《生春》詩:“蘆筍雖猶短,淩凘玉漸融。”《舊唐書·王重榮傳》:“時 河 橋毀圮,淩澌梗塞,舟楫難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淩凘”為漢語古語詞彙,現多用于文學語境,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與典籍用例兩個層面解析:

一、單字訓诂

  1. 淩:《說文解字》釋為“冰出也”,段玉裁注“冰之在水,如屋之陵出”,本義指水面凝結的冰層,後引申出“逾越”“升騰”等義(來源:《漢語大字典》)。《廣雅·釋水》載“淩,冰也”,強化其與冰的關聯性。
  2. 凘:《說文解字》注“流冰也”,特指冰面破裂後隨水流動的碎冰,如《楚辭·九歌》“凘何為兮庭中”王逸注“凘,流冰也”(來源:《故訓彙纂》)。

二、複合詞釋義 “淩凘”屬偏正結構,字面指“流動的堅冰”,常用于描繪冬春交替時河流解凍的景象。如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河水》載“至若山雨滂湃,洪津泛灑,挂溜騰虛,淩凘激響”,此處“淩凘”即形容冰淩隨激流碰撞的動态場景(來源:《水經注校證》)。

需特别說明,該詞未被《現代漢語詞典》收錄,但在古典文獻及冰川學研究中仍具應用價值,例如冰川學家施雅風《中國冰川與環境》中引用“淩凘”描述冰川融解過程(來源:《中國地理古籍集成》)。

網絡擴展解釋

“淩凘”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具體釋義如下:

  1. 基本含義
    指流動的冰淩,多用于描述冰層融化後隨水流漂浮的冰塊或冰屑。古文中常寫作“淩澌”,屬于異體字或通假用法。

  2. 文學例證

    • 唐代杜甫在《後苦寒行》中寫道:“巴東之峽生淩凘”,描繪峽江中冰淩流動的寒冷景象;
    • 元稹《生春》詩提到“淩凘玉漸融”,形容初春冰雪消融的動态過程。
  3. 現代使用
    該詞多見于古典文獻,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其意象多與寒冷、早春、自然變遷相關,常見于詩歌或曆史文本中。例如《舊唐書·王重榮傳》記載黃河“淩澌梗塞”,描述河道被浮冰阻塞的情景。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背景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古籍或文學解析類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百楹兵銷革偃粲花之論操揔鏟平逞豔沉迷赤口白舌持齋把素導示東猜西疑堕淚碣獨志耳濡目染俸帖古木參天孤茕海人衡蓋火采嘉币薦飨交孚禁檢禁咒就草饑焰中燒刻銘寇擾勞徒冷嘲僚壻零餘離世異俗六緯緑青貿易沒得氣毬取索山彎勝過生龍腦神仙窟蛇市石槽時疾衰宗霜臯水牀説時遲,那時快損人肥己談評挑剜聽差鲖蟹駝鳥王尼歎五峤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