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焚稿的意思、焚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焚稿的解釋

(1).猶焚草。燒掉底稿。《舊唐書·高士廉傳》:“ 士廉 既任遇益隆,多所表奏,成輒焚稿,人莫知之。”《宋史·張庭堅傳》:“ 庭堅 言論深切,退輒焚稿。”參見“ 焚草 ”。

(2).焚燒詩文手稿。《紅樓夢》第九七回回目:“ 林黛玉 焚稿斷癡情, 薛寳釵 出閨成大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焚稿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焚”(燒毀)和“稿”(文稿、草稿)組成,其核心含義指焚燒文稿或書稿的行為。該詞蘊含強烈的文化意象與情感色彩,常見于文學、曆史語境中。以下從詞典釋義、行為動機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詳細闡釋:


一、基礎釋義與字源


二、行為動機與引申義

焚稿行為多源于以下深層心理或現實因素:

  1. 自我否定與精神決裂

    作者對作品價值産生懷疑,或為與過去的思想、情感徹底割裂而焚稿。如清代詩人龔自珍“詩漸凡庸人可想,側身天地我蹉跎”後焚詩稿,象征對舊我的告别。

  2. 保護隱私或避禍

    涉及敏感内容時,焚稿可避免文字被他人窺探或成為政治迫害的證據。明代方孝孺拒為朱棣拟诏,其門人為保其詩文免遭株連而私焚遺稿(《明史·方孝孺傳》)。

  3. 藝術追求的極緻表現

    文人視文稿為生命延續,焚稿常寄托悲壯情懷。如《紅樓夢》中林黛玉焚詩稿,既是對愛情的絕望,亦是對“質本潔來還潔去”人格的堅守。


三、文化象征與文學意象

焚稿在傳統文化中具有多重隱喻:


權威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夏征農, 陳至立 主編. 《辭海》(第七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0.
  3. 曹雪芹. 《紅樓夢》.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8.
  4. 章學誠. 《文史通義》. 中華書局, 1985.

網絡擴展解釋

首先,

别人正在浏覽...

賓闼搏颡財不露白采薪之憂燦豔穿空倒産道力釣鳌手阏與鐇飛魚風醋鲠正含酸弘休黃條胡兒火上弄凍淩将宿堅約急呼呼精悉金枷進谒扃閉谲誂絕續洰理君宰款狎魁碩闊論拉齊套柳儀曹六宗罵仗蒙塵面傷麪子秘忌凝旒彭殇平橋青塘岐周宂将上清觀賞銀盛典涉險水波不興説道挑揄悌達貼補湍回香芝笑侮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