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不孝的意思、三不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不孝的解釋

舊謂三種不孝順父母的行為。(1)指陷親不義,不求仕宦,無子絕祀。《孟子·離婁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漢 趙岐 注:“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絶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2)指“生不能事,死不能葬,葬不能祭。”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張大公掃墓遇使》:“他生不能事,死不能葬,葬不能祭,這三不孝逆天大罪,空打醮枉修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不孝”是中國古代倫理觀念中的重要概念,最早出自《孟子·離婁上》,後由東漢經學家趙岐在《孟子注》中系統闡釋。其核心含義如下:


三不孝的具體内容

  1. 阿意曲從,陷親不義
    指盲目順從父母,即使父母有過錯也不勸谏,導緻其行為違背道義。例如父母做違法或不道德之事時,子女若一味附和則屬于不孝。

  2. 家貧親老,不為祿仕
    在家庭貧困、父母年邁時,子女不謀求官職或生計以贍養父母。古代“祿仕”指通過仕途獲得俸祿,現代可理解為未盡經濟供養責任。

  3.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
    不結婚或無後代,導緻家族祭祀斷絕。孟子強調“無後為大”,即此條為最嚴重的不孝。


背景與争議


常見誤解

建議結合《孟子》原文及曆代注釋深入理解,不同曆史階段對孝道的诠釋可能隨社會變遷調整。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不孝

《三不孝》是一個常用的詞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指的是不孝順父母、不孝順兄長和不孝順妻子。作為中國的核心價值觀之一,孝道一直被認為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體現。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不孝》這個詞可以從字形上拆分為三個部分:一是“三”字,它的部首是“一”,總共有三筆;二是“不”字,它的部首是“一”,總共有四筆;三是“孝”字,它的部首是“子”,總共有五筆。

來源

《三不孝》這個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儒家文化。在儒家經典《論語》中,有一則關于孝的故事,講述了孔子對于孝道的重視和教誨。隨着時間的推移,孝道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民間演化為“三不孝”的說法。

繁體

在繁體字中,「三不孝」的寫法為「三不孝」,其含義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三不孝》在秦朝時期的字形和現代相差較大,具體細節可能因時代和書法家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例句

1. 他因為不願意照顧年邁的父母,被人指責為三不孝。

2.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要時刻銘記孝道,絕不做三不孝的人。

組詞

孝順、孝心、孝感、孝敬、孝子等。

近義詞

不孝、不敬、不順、不恭。

反義詞

孝順、順從、尊敬、恭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