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方祀的意思、方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方祀的解釋

各祭其一方的神祇。《禮記·曲禮下》:“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歲徧。” 鄭玄 注:“方祀者,各祭其方之官而已。” 孔穎達 疏:“諸侯既不得祭天地,又不得揔祭五方之神,唯祀當方,故雲方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方祀”是古代祭祀禮儀中的專有名詞,其核心含義為各祭其一方的神祇,具體指諸侯根據自身封地所在的方位,僅祭祀對應方位的神靈。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根據《禮記·曲禮下》記載:“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歲徧。” 這裡的“方祀”指諸侯受限于禮制,不可祭祀天地或五方全體神靈,隻能祭祀其封地所在方位的神祇(如東方諸侯祭東方神)。

  2. 曆史背景與限制
    鄭玄在《禮記注》中明确:“方祀者,各祭其方之官而已。” 孔穎達進一步解釋,諸侯因等級限制,既不能像天子那樣總祭五方神靈,也不能祭祀天地,因此僅能“祀當方”。這體現了周代禮法中對祭祀權的嚴格等級劃分。

  3. 詞源與結構
    “方”指方位(如東、南、西、北),“祀”即祭祀,合稱“方祀”。其拼音為fāng sì,注音為ㄈㄤ ㄙˋ。

  4. 延伸意義
    該詞也隱含古代政治與宗教的結合,通過祭祀權強化諸侯對封地的統治合法性,同時維護中央權威。

以上解釋綜合了《禮記》原文及漢唐學者的注解,反映了古代禮制中“神權”與“政權”的緊密關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方祀(fāng sì)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東、南、西、北依次祀神”。方祀的拆分部首是方(fāng)和祀(sì),方的筆畫數是四畫,祀的筆畫數是十二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宗教信仰和祭祀習俗。 在繁體字中,方祀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差異,但現代漢字寫法已經趨于統一,方祀的寫法也沒有特殊變化。 以下是方祀的例句: 1. 每年春秋兩季舉行方祀儀式。 2. 他們按照傳統的方祀儀式向神明祈福。 與方祀相關的組詞可能包括祭祀、祭拜、祭祀儀式等。近義詞可以是祀拜、朝拜、宗教儀式等。反義詞可能是無神論、不虔誠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有任何其他問題,我都會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