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殘廢。 南朝 陳 徐陵 《在北齊與宗室書》:“風患彌留,半體枯廢。”
(2).荒廢。 宋 梅堯臣 《尉氏縣阮籍嘯堂》詩:“北顧蓬池上,枯廢生蒿萊。”
“枯廢”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指人體因疾病或損傷導緻肢體或器官功能喪失。例如南朝陳徐陵在《在北齊與宗室書》中描述“風患彌留,半體枯廢”,即因中風導緻半身不遂。
形容土地、建築等因長期無人管理而變得荒蕪。如宋代梅堯臣《尉氏縣阮籍嘯堂》詩中提到“北顧蓬池上,枯廢生蒿萊”,描繪了池邊雜草叢生的荒涼景象。
《枯廢》(kū fèi)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表示事物質量或狀态不好或不運用等,使其流失、腐化、破滅等。
《枯廢》的首字部首是“木”,第二個字的部首是“廣”。它們的筆畫分别為4畫和6畫。
《枯廢》這個詞的源自于古代的文言文,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它的意義在古代和現代大緻相同。
《枯廢》的繁體字為「枯廢」。
在古代,枯廢這個詞的寫法稍有不同,首字的“木”字在古代寫作「林」,第二個字的“廣”字在古代寫作「廠」。
1. 他長時間的工作枯廢了他的身體和精神。
2. 這座廢棄的房子已經枯廢了很久。
3. 學生們應該珍惜時間,不要枯廢青春。
枯萎、廢棄、消逝、衰敗、破滅、腐壞。
廢棄、荒廢、失效、廢止、棄用。
發展、興盛、繁榮、使用、運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