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化心的意思、化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化心的解釋

(1).謂改變其心性。語本《列子·周穆王》:“吾試化其心,變其慮,庶幾其瘳乎!” 唐 李白 《送李青歸華陽川》詩:“化心養精魄,隱幾窅天真。” 明 劉基 《猛虎行》:“嗚呼世上茫茫化虎人,秪應化心不化身。” 太平天囯 蒙得天 等《天父下凡诏書》:“小子知得天父權能大,求天父看顧化心。”

(2).佛教指化身之心。《佛地論》卷六:“謂化心等依實心現,但實心上相分,似有緣慮等用,如鏡中火無别自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化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礎含義:改變心性

  1. 核心解釋
    指通過教育、啟發或經曆,使原本固執、偏見的心态發生轉變,接受新的觀點或态度。例如《列子·周穆王》中的典故:“吾試化其心,變其慮,庶幾其瘳乎!”即通過改變心性來達到治愈目的。

  2. 文學與曆史引用
    唐代李白《送李青歸華陽川》詩提到“化心養精魄”,明代劉基《猛虎行》中“秪應化心不化身”,均以“化心”強調内在心性的轉化。

二、佛教術語:化身之心

  1. 宗教内涵
    佛教認為“化心”是化身(佛陀為度化衆生而顯現的形态)的虛相,本質依附于真實心性。《佛地論》卷六提到:“化心等依實心現,如鏡中火無别自體。”

  2. 實際應用場景
    在宗教語境中,常用于描述通過信仰或修行實現心性的淨化與升華,如太平天國文獻《天父下凡诏書》中“求天父看顧化心”。

三、使用注意

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列子》《佛地論》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化心的意思

化心,是一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經曆了一些特定的事情或遭遇了一些困難後,改變了原先的想法和态度,變得心地善良、溫和和謙遜。它的意思可以簡單地解釋為“改變心意”或“轉變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化心的拆分部首是“化”和“心”,其中“化”作為一個部首,表示與變化、轉變相關的意思;“心”則代表着心思、意念。

化心共有8個筆畫,其中“化”是3畫,“心”是4畫。

來源和繁體

化心最早出現在《文選·宋玉集》中的一首詩: “心之憂矣!胡為乎柔。胡為乎劇?我有一言。失意不堪,心之化矣。” 這句詩中的“心之化矣”即可理解為“心已改變”,後來逐漸演變為現代成語的形式。

繁體字“化”為“化”,“心”為“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化心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金文和篆書中,“化”字的形态較為簡單,類似于現代的“記”字,而“心”字則和現代基本相同。

例句

1. 他曾經是個冷漠的人,但自從經曆了那次意外後,他徹底化心了。

2. 她的爸爸通過與她的交流,成功地化心了,改變了過去對她男朋友的不滿。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心化、心性、變心、心境、開化。

近義詞:轉變态度、改變心意、改弦更張。

反義詞:不思悔改、一意孤行、固執己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